過年期間跟上海回來的銀行同業聊了一下,朋友聊到最近生活因為日幣貶值非常悶,原因是朋友2008年在上海買了房子,貸款時以境外人士的身份選擇貸款日幣,該時美元兌日圓約100
之後就是連續兩年的苦日子,因為日幣兌美元不斷升值,等於貸款不斷膨脹,每個月收到利息單夫婦倆就會嘆息,後來受不了在兩年後美元對日幣80左右時選擇改貸美金,然後過了快兩年快樂日子,沒想到大概一年前日幣開始狂貶,短短一年從78跌破100,這段時間只要看到日幣貶值的新聞就會開始覺得悶...
不過因為這段期間內上海房地產漲幅超過50%,故雖然匯率這部分輸了,跟房價漲幅拉扯過後還是賺不少,至少尼莫是這樣安慰朋友的
講這個故事有3個點想分享~
其一,匯率風險容易被忽略,多數人在配置境外資產(或是案例中的負債)時,對匯率的影響並沒有足夠深入的體認,非要吃虧交學費才會明白,你的理專跟你推銷一堆境外基金或TMU產品時有提示過匯率風險嗎?
其二,這是真實案例,案例中的夫婦都在金融業,平均年資15年以上,這種資歷看匯率也失準,遑論一般人
其三,你的資產負債表中本外幣比重配置要以你的主要生活地和收入/支出幣種相匹配,這樣就會有"自然避險"的效果,只要不匹配就會有匯率風險,你的損益表上就會有匯兌損益
以上,尼莫於台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