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吳軍博士的高考填志願建議

2015年,我根據自己多年來對教育的感悟,以及對英美名校的理解,寫了《大學之路》一書,希望對國內的教育工作者、年輕學生和他們的家長的教育理念有所啟發。我非常怕讀者們將它當作出國指南來讀,因此特別強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後來很多讀者朋友講,能否將那些理念和國內的教育現狀相結合,給大家一些建議,畢竟不出國的人要比出國的多。這裡我就結合中國人最關心的高考選擇志願這件事,談談我的想法。


從根本上講,我非常反對大學生還沒有進校,就不得不選擇專業,而且選擇之後還不能改變。每一個校長都可以問一下自己,是否在18歲的時候就明白自己一輩子要做什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怎能要求今天18歲的孩子做到這一點呢?不過,我知道我不論如何呼籲,都不能在短時間裡改變中國這個現狀。因此本著“在哪座山唱哪山的歌”的原則,根據目前中國大學招生的現狀,我談談對選大學、報志願的看法。這裡面既有我的經歷、體會和心得,也有其他一些過來人和大學教授的看法。對於不報考大學的人,希望我分析問題的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也能對你有所啟發。


我本人高考是先報志願、後考試,因此那時候大部分人報學校和填志願是有些風險的,萬一報了一所原本覺得錄取沒有問題的大學,但高考失常,就沒有任何補救機會了。現在是先給出分數,再報志願,我覺得更為合理一些。


不過即使如此,今天也不能保證所報的大學和志願就能讓自己滿意。除非是考試成績特別好的人,否則都需要在學校名氣、實際水平、專業水平等諸多方面有所取捨。即使成績好到隨便挑選大學和專業的人,也面臨著選擇性困難。


比如,幾乎每年總有要報清華的孩子和家長問我,到底是選擇電子工程系還是計算機系,或者其他什麼熱門的院系。根據不同考生的特點,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但是更多的時候,即使我比較瞭解那個學生(比如我同學的孩子),我也難以給出最好的建議,因為很多時候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以至那兩個系的差異變得並不重要了。因此今天我就從要考慮的因素談起。


在寫這部分文字之前,我和羅輯思維的李倩老師在文字上有些溝通,因此一些觀點是綜合了我們兩個人的想法。李倩老師是北大的高才生,因此,說句王婆賣瓜的話,我們倆代表了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另外,在這裡先感謝李倩老師和她的同事對這部分內容提供的建議。


李倩老師和我都同意將要考慮的因素按照城市、學校和專業歸類,而在這三類因素中,城市>大學>專業。當然前提是考生無法兼顧這三者。


對於那些分數足夠高的學生,毫無疑問應當首選北大和清華。中國的大學水平分佈情況不同於美國,後者排名前20位的大學都各有特色’很難講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頓大學就比排名第十的杜克大學一定好多少。


但中國絕對不是這種情況,就綜合水平而言,中國最好的大學有09(九校聯盟)的說法,即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如果再加上我認為很好的中國人民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天津南開大學,也就是12所。


這些大學中間,北大和清華是第一梯隊。接下來的是三所,即復旦、上海交大和浙大。無論是在師資、經費還是科研成果上,它們和北大、清華都是斷崖式的差距。而後面的7所和前面的5所,又有斷崖式的差距。至於其他大學,和這12所高校相比,差距就更明顯了。在《矽谷來信》專欄中,一些讀者朋友對我將他們的母校和北大、清華放到了不同陣營中表示強烈的不滿,有的人還列舉出很多我不認識、你也沒有聽說過的傑出校友來說明他們母校的水平。這些人如果真有志氣,與其和我鬥嘴皮子,不如努力工作做出點成績,或給母校捐點兒錢,更能幫母校的忙。必須承認,在中國,北大和清華的地位在接下來的50年都很難撼動。


雖然二流大學裡可能會有個別頂級教師,但是不可能攤到每個人頭上。只有在最好的大學裡,才有最好的教師群體、最完善的設施、更多和世界大師接觸的機會以及更好的海外交換學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們有最強的同學圈子,甚至找到好伴侶的機會更大。


大家不要小看找伴侶,和誰生活一輩子是人生最重要的決定。在美國波士頓旁邊的劍橋市,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那裡經常有韋爾斯利學院(美國一所女子學院)或者波士頓大學的女生跑去釣金龜婿。


當然,如果不能進入這些大學,或者不能進入它們的好專業怎麼辦?這時我覺得地點最重要,優先挑選中國經濟發達的地區。


首先,中國的一線城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上廣深,和最好的大學所在的地區多少還是有些重合的,當然深圳大學比較弱氣,廣州的好大學也不算多。因此儘量選擇北京、上海及其周邊(即南京、杭州二市),以及廣州一流的大學。這些地方的機會要比中國其他地方多很多。


其次,除了已經提到的南京和杭州,按照次序還應該考慮武漢、成都、西安和哈爾濱這4個城市。我在騰訊時,我們只到上述城市進行校招,當然在考慮城市的優勢時,大學聚集的程度和絕對水平也很重要。因為對企業來講去那裡招聘成本相對低,西安和哈爾濱能夠入圍,是大學聚集的因素,而不是經濟發展的因素。同樣和我們競爭人才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以及外企谷歌、微軟、高盛等投行,麥肯錫和普華永道等諮詢公司,也只到這幾個城市招人。


相比之下,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就有點兒吃虧。一個公司在招人時,通常不願意為了一所大學派一個團隊專門出一趟差。當然,中科大畢業生出國的很多,倒沒有就業的壓力。但是,上其他城市的大學,就沒有上中科大的高水平、好運氣了。也就是說,從其他城市畢業,即使你再優秀、學的專業再好,直接進入這些公司的可能性也幾乎是零。


除此之外,儘量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靠前的沿海省份和相應的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為自己的將來著想,經濟體量越大的城市,企業越集中,機會也越多,找工作面試都更方便。


當然,可能有人會問,隨著西部大開發,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助力,等我畢業的時候,中小城市是否會慢慢趕上來?從歷史上


①清華大學和美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深圳建的分校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簡稱1851X水平還是有保證的,不過該校只招收研究生。一編者;看,這種可能性極小。美國至今好的大學和工業的引擎依然集中在加州和東北部地區。


矽谷地區的三流大學(相當於中國的二本)聖荷塞州立大學,在矽谷大公司工作的畢業生居然能排在同等規模的著名的伊利諾伊大學、得克薩斯大學和普渡大學前面,這說明了地點的重要性。深圳大學在中國排不上號,但進入騰訊、華為的人卻很多。


最後,在地區之後,選擇學校比專業更重要。我經常講,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專才教育。因此,一流的綜合性大學,不僅能讓學生們學到自己本專業的課程,而且能夠給學生提供的綜合資源也更多。即使是學習外語類這樣非常“專”的專業,北大或者復旦的英語系和其他外語系’也比外國語大學要合適。


雖然我總是強調英雄不問出身,一個人畢業的大學和成功沒有太強的相關性,但是剛走出校門時,大公司通常還是按照大學的名氣分配它招收員工的比例的,因為沒有更好的衡量不同大學畢業生水平的方法。


因此,如果分數不夠,與其去擠所謂的熱門專業而選擇一個相對差的學校,還不如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大學排名靠後的專業,當然前提是不反感這個專業。


舉個例子,北京很多大學的熱門專業會比北大歷史系這樣的系錄取分數還要高一點,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諮詢公司寧可招一個北大歷史系的學生,到了公司後再培養,也不願意招其他相對差一些的大學的熱門專業的學生。因為在它們看來,大家在本科學的那點專業知識,將來反正也派不上什麼用場。我大致統計了一下清華企業家協會全球400多名會員的情況,他們最後做成的事情,其實和當初的專業


幾乎無關,這說明學校比專業重要。


在確定了上學的地點和大學之後,才是考慮專業。選擇專業有很多客觀的考慮因素,不同家庭條件的學生,對這些因素重要性的考量應該是不同的,而這一條常常被家長和學生們忽視。當兩個成績、智力等情況差不多的學生家長來找我時,我給出的建議常常是相反的,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不一樣。


有一次,一個發展得非常不錯的企業家來找我,問他的孩子應該學什麼專業。我先問他:“你的建議是什麼?”他說:“我想讓他學會計,這樣一來有一技之長,二來將來能幫助我一下。”我又問他:“你是希望他能夠將你的產業發揚光大,還是將來將你的產業賣掉,靠股票和存款過日子,抑或靠自己的專業手藝掙錢?”他說:“當然希望他傲得比我好了。”


我於是就對他講:“他要想做得更好,所需要的是大視野,而不是會計這樣一個具體的技術。會計這種人,在社會上可以花錢請到,’但是如果你要將事業交給他,而他沒有視野、沒有抱負,生意只能越做越小。”


因此,對這樣一個學生,會計專業是很差的選擇。但是,另一個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時,我則對他講會計專業是個好選擇。這位朋友是朝九晚五上班的工薪階層,沒有什麼資源和人脈,他的孩子希望將來做投資。我當時講,先掌握一粒長吧,比如會計。如果想做投資,年輕人又沒有資源,只能從最底層做起。而一些投行或者風險投資公司聘用你的孩子,顯然不是讓他來做決定的,即使再有眼光,前幾年公司的領導也不會聽你家孩子的意見去投資,他們想用的就是你的孩子將來的專業技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贏得大家的信任,對行業有了瞭解,才能有所發展。後來這個孩子還真進了銀行的貸款部門。


我在很多場合上講,身處底層的人要完成到中產階層的進階,需要先掌握技能,就是這個道理。而中產階層到精英階層的進階,則需要很多博雅教育。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社會階層,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應該有所不同。這一點我在下面還會詳細論述。


對於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來講,如何確定專業呢?是報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呢?我建議大家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做分析,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國家層面的大機會


這裡我可以先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我在高中的時候數學成績(包括競賽成績)很好,因此,我在報專業時其實就面臨一個選擇一是否讀數學。那時北大數學系和清華數學系的老師曾經堵在我家門口建議我學數學。不過我父母講,數學太費腦子,而且好工作太少,而當時中國正在宣傳資訊革命,於是我就學了計算機。


後來我事業發展順利,我母親總是講,當初沒有讓你學數學,對了吧?!我開始的時候很認同她的這種講法,我也一直很感激他們的“遠見”。不過後來我想,如果我學了數學,估計本科畢業後就改行了,今天可能還是搞計算機。當然,我的數學基礎會更好一點,而對計算機的領悟可能要淺一點。但是,我父母對國家未來大趨勢的把握還是準確的。


因此,選擇專業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應該是國家層面的大機會,其次才是個人的特長和興趣。事實證明,在我的同學中,有意無意趕上國家層面大機會的人,日後就非常容易成功。


20多年前土木工程在清華各專業中不被看好,錄取分數很低,屬於冷門,但是後來趕上了國家基建大發展,學這個專業的人最後發展得都很好,甚至好過全世界最熱門的計算機行業。即使高考考得不是很好,只上了當時市屬的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現在叫北京建築大學)的同學,今天也都成了中國建築界的翹楚。相反,在清華讀其他專業的人,至少一大半改了行,像學數學專業的人,907。的人改了行,當然他們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企業家,企業做得都很好。


大環境是第一個需要考慮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當然,中國今後最大的機會可能不在房地產上了,那麼又會在哪裡呢?我認為是國際化。


中國已經以每年97。左右的增長率持續增長了30多年(近幾年降至7。力左右:),這麼久、這麼快的增長在世界文明史上還是第一次。因此中國自身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相比之下,其他國家財富增長的比例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這就造成了中國繼續發展的一個困局,也就是說,中國生產的東西其他國家買不起,而中國從海外無論購買什麼,價格都要飛漲。前些年鐵礦石價格飛漲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歷史上,英國、美國和日本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解決的方法都是資本輸出。也就是說,幫助其他國家富裕起來,讓人家買得起我們的東西。


中國在這個時期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要搞亞投行,核心就是資本輸出和幫助全世界。這是當年英國、美國和日本都走通了的道路。


如果大家對當年英國和美國的資本輸出沒有什麼概念的話,今天40歲以上的人可能還記得日元貸款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幫助,而今天中國要做的就是當年日本曾經做過的事情。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需要什麼人才呢?不再是隻能在國內窩裡橫的人了,而是具有國際視野、能夠為國家開拓海外市場的人。


2016年,幾位領導幹部詢問我對亞投行的建議,我反問道,如果明天就必須在世界20個國家開設辦事處(或分行),如果再加上四大國有銀行將來要進入世界主要國家,誰來當分行行長?我們是否有這樣大批的人才儲備?


我一問就把他們問住了。因此,我說要儘快培養具有國際金融能力的領袖。2016年清華大學成立了蘇世民書院,完全仿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保羅‘尼采高階國際研究學院和哈佛大學的肯尼迪學院的教學方式辦學,目的就是培養未來世界的領袖。


當然很多人講,我不從政。即使如此,國際化的能力也依然是需要的。今天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分股公司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日本在海外的資產是國內資產的1.1倍,而中國雖然外貿順差不少,但是無論是央企還是0燈這樣的科技界明星公司,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國內。未來,中國的經濟要進一步發展,國際化之路是一定要走的。


個人的特長和興趣


瞭解了大環境,接下來就要考慮我們自身的優勢和興趣所在。國內的高中只開六七門課,而且通常是根據考試決定成績,沒有給大家思考問題的機會,因此大部分高中生所知道的專業數量特別少。其實,大學的專業有幾百種可供挑選,因此選專業時完全不需要將自己限制在自己成績還算好的幾門課所對應的專業裡。


我在矽谷地區接觸到一些在做房地產中間商的女生,她們中的很多人學的是生物和化學等理科專業,她們都抱怨在大學學的專業自己不喜歡。我問她們,為什麼要挑選那些專業?她們講,自己在中學時是生物課代表或者其他科課代表,這些課學得還不錯,自己也不知道大學有什麼專業’看到那些自己比較熟悉的學科名稱就選擇了。


在中學學那些課程,只是為今後繼續學習打基礎而已,並不意味著只有那幾個專業可以選擇。美國在過去的10年裡,新出現的專業佔全部專業數量的207。左右,而這些專業很多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具體到專業上,本科時要儘可能地選擇適應面廣的專業,以增加未來的適應能力,因為大學所學到的具體的專業知識,走出校門時有1/3就已經過時了,工作5年後又有1/3過時了,沒有適應性就難以有未來職業的發展。


北大和清華的畢業生,一大半後來改了行。什麼是適應性好的專業呢?傲一些對比就容易理解了。比如,數學專業的適應性比生物專業要廣得多,金融專業比會計專業要廣得多,從萬金油似的專業轉到很專、很窄的專業有可能,反過來幾乎不可能。


如果已經知道自己想選什麼專業,那麼恭喜你;如果還把握不定,不妨按照下面的幾條原則傲一些篩選。


要優先考慮高勢能的專業。所謂高勢能的專業,就是指那些相對難學,而又是其他專業的基礎的專業。比如,數學專業相對計算機專業和商學就是高勢能的,計算機專業相對管理專業是高勢能的,在讀研究生時從高勢能轉到低勢能的專業有可能,反過來絕無可能。


不要一窩蜂地擠進那些過熱的新興專業,尤其是學校為了跟風剛剛開設的專業。那些專業常常師資力量薄弱,加上各個大學都在開設,將來就業競爭反而激烈。相反,一些被汄為是基礎學科的冷門專業,比如在理工科院校的數學、物理,文科院校的中文,對一些人來講未必不是好的選擇,因為它們相對容易進入。不過,選擇這些專業的人要明確下面一條。


如果將來從事數學和物理學研究,是需要極高的天賦的。選這兩個專業,打好基礎後,將來是一定要轉行的。在麻省理工學院,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是進入醫學院和法學院的,而直接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大部分去了華爾街,真正搞數學和物理的很少。


另外,在理科中,生物和化學雖然要容易得多,但從事這兩個領域的工作極為辛苦,而且不好找工作,將來很可能也需要改行。選擇這些專業,重要的是通過系統地學習一個專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將來持續學習,至於那些具體的課程本身並不是很重要。


專業的變遷和未來行業的機會


在選擇專業時,還要考慮未來產業的變遷,那些會不斷萎縮的行業最好避免。在過去的30多年裡,摩爾定律是帶動全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進入II行業和使用17技術的人發展得都很好,我本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而逆趨勢而行的人就舉步艱難了。


今天人類已經到了智慧時代,這是一個大趨勢,關於這個趨勢,我在《智慧時代》一書中有很多的講述,篇幅原因,這裡就不再贅述。當然,不論選擇了哪個專業,都有可能後悔。因此,如果不滿意也不要太沮喪,畢竟在大學比學習幾門課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從一個只會考試的學生變成一個社會人。


除了從老師身上學習,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未來靠不上爹媽,那麼從踏進學校大門的那天起,就要努力和同學搞好關係’建立起一個好的朋友圈,這將受益終生。


再次強調一下,今天的學習並不受大學圍牆的限制,就算你對學校和專業真的不滿意,通過網際網路還是可以聽到大師們教授的課程。清華和北大一些知名教授的講課都可以在這種慕課這類平臺,或者“得到”這樣的手機應用上系統地學習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