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國八十二年,台中蓮社國學啟蒙班假明德家商舉辦暑期活動,每日下午並舉辦師資研習,期間曾禮請衛道中學張伯琦老師蒞臨演講「如何輔導孩子經營國中生活」張老師熱心教育,在教學生涯中,深知國中是一個孩子一生學習成敗的關鍵階段,張老師對於孩子心情的調適,各科如何筆記,如何準備,生涯如何規劃,都有珍貴務實的輔導經驗。
「如何輔導孩子經營國中生活」,經明倫月刊連續刊載四期,獲得讀者一致好評,紛紛要求刊印單行本,今謹將全文修訂出版,提供為人父母者,輔導孩子把握有效的讀書要領,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穩健的走過國中這段學習歲月。
序—豐富的愛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女兒,接了一通電話之後對我說:
「爸爸!同學的數學練習卷被他弟弟撕爛了,我可不可以幫他?」
「當然可以,妳打算怎麼幫他呢?」
「我也不知道!」
「動腦筋想想看,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想出好方法來的。」
過了不久,女兒興高采烈地跑來說:
「我可以把練習卷上寫好的答案擦掉,然後拿去影印再送給他。」
「嗯!好辦法。」
「爸爸,雨下那麼大,你可不可以開車載我?」
冒著大雨,我開車送女兒到書局影印,然後再由她帶路,順利地把影印的練習卷送達同學家。
回家之後,女兒趕忙地回到書房,把練習卷的題目重新做了一遍。看著女兒聚精會神地做功課,我又再一次地領會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對於小孩子的教養,我們經常偏重於學業及才藝,卻忽略了更珍貴的人格陶冶。學業才藝的養成,受資質的影響稍大,成效難以掌控;人格特質的養成,與資質的高下無關,可塑性極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身教引領孩子去關心別人,多給予孩子獨立負責的機會,以使他擁有積極、善良、開闊的思想,的確是值得大家努力來經營的。
這幾年之所以投注大量心力,關心國、高中生在課業學習及人格成長兩方面的問題,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在這一段身心發展及關鍵的時期,面對繁重的課業,能夠以積極、堅強的心志,採用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以得到問心無愧的結果;而為人父母者,也都能用心了解孩子,以關懷的態度,和學校的老師同心同力從旁協助,使得和諧的家庭氣氛,不會因為有個要面對升學壓力的孩子,就緊繃、錯亂。如此,孩子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之下,必定更為成熟、更有活力、更願意為課業而全力以赴。
雖然我們都期盼孩子品學兼優,然而在求學的過程中,一時的成績不佳並不等於失敗,因為我堅信:只要孩子擁有積極、善良、負責的人格特質,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在某一方面獲致更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因為課業上的挫敗而把信心擊垮了,或是盲目地為了追求課業的突破而導致身心失調,也許更大的煩惱、痛苦將接踵而來。
精神分析學的鼻祖弗洛伊德曾說:「孩子得到豐富的愛,都將發展成為一位巨人。」當然,我們要給孩子的絕不是軟弱無能的溺愛,或是充滿肢體、語言暴力,卻自詡為「責之切」的威權之愛。只要我們能把握:「關懷→接納→鼓勵→提供嘗試的機會。」這樣的思考模式,那麼這份豐富的愛,一定可以發揮深邃的滲透力,日積月累地引發孩子心智的開展,孕育出一股堅韌的「阿信」精神,進而開創出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感謝台中蓮社,提供多次學習嘗試的機會,使我能夠把多年來輔導學生的一些經驗及淺見,提出來和大家分享。在這幾次分享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深刻、收穫最大的是:認識了一群犧牲奉獻、無私無我、真心學佛的「蓮友」,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誠與生命力。相信蓮社的精神,一定會像種子一樣,不斷開花結果綿延下去的。
研究這個題目,有兩個主要意義。第一、啟蒙班以道德人格教育為主,期盼每個孩子能達到內佛外儒的境界。然而這美好的理想,經常被現實所摧殘,尤其國、高中階段,孩子要面臨的社會壓力—升學,經常阻撓孩子的學習,這是相當可惜的。所以有必要思考兩者兼顧的可能性。第二、個人很榮幸,曾輔導小學五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這十年經驗和八個年級的學生,給我很大的啟發—即國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關鍵。
這關鍵在二方面,其一,在求知上,由經驗分析,國中課業,可說是高中課業的基礎,國中如果學不好,高中要學好的機會非常小。其二,國中是人格、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我常用心觀察學校孩子,尤其是國中同學。一個初一、活潑可愛的孩子,到學校受三年薰陶後,有些變得成熟懂事,也有不少孩子,讓人覺得他不曉得是「新人類」或「新新人類」,令我很感慨。
基於以上兩個意義,國中三年實在值得父母、師長,用心來規劃,三年的投資,最值得也最有意義。我相信,如果能幫助孩子把國中三年經營好,孩子不但能解決社會壓力,也能兼顧道德人格的發展,即啟蒙班內佛外儒、圓成佛道的理想。在此特別希望家長,千萬不要放棄佛儒的啟蒙教育。如果能適當輔導孩子,有效率地解決困難,則兩全其美能同時達成。
甲、國中生應有的能力
首先,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國中求學過程中,需具備什麼能力?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整理資料的能力。
甲一、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專心則做任何事都非常有效率。美國教育家奧登認為,一個天才具備了兩個特質:一是大膽想像事物的能力,二是有絕對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由此可知,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能使他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根據我的經驗,上課一走進教室,大概就可感覺到,那些孩子學得好,那些孩子學習有障礙。其中關鍵在於他是否具備集中注意力的特質。上課時望著你發呆、在課本畫插圖、愛講話;回到家中,坐不到二十分鐘,就起來看看電視、開開冰箱,再加上父母的喝斥,這種種干擾,顯示孩子完全沒辦法集中精神。在校七、八小時,在家三、四小時,到底完成了那些該做的事呢?
●怎樣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
妨害專心最重要的因素是噪音。有物理上的雜者,如電視等,及心靈的雜念。消除雜音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一起佈置沒有噪音、孩子所喜愛的書房。書房內的情境,是他能接納、能吸引他走進去的。我們和孩子的認知,經常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以命令、個人主見來幫他佈置書房,例如替他掛一張孔子像,孩子看了,心都要涼了半截。所以書房的佈置,要和孩子一起討論,了解他需要什麼?也許他想掛一張歌星林志穎的照片,父母在主觀上可能無法接受,但林志穎又不是個壞孩子,也是努力在自己的行業上鑽研,而有所成就。孩子既然喜歡,讓他掛在書房上,也可產生鼓勵、提攜的作用。另外,可在書房擺設一些具有文藝氣息的圖片,讓他從小接受人文藝術的薰陶,這也具有無形的啟發作用。所以就整體而言,書房是清爽、舒適、乾淨、沒有其他誘惑的地方,孩子進到裡面一定非常喜樂,而外在噪音的干擾,也會減到最低。
接下來要報告的重點是:如何消除孩子心靈上的雜念?
我個人上課特別喜歡讓孩子忙碌,使他沒有心思做其他事。如何用忙碌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呢?在上課時有六個字的口訣—「專心聽、用心記」。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專心聽」,但很少做到「用心記」,因此,上課變成被動,單向的學習。用心記包括「腦記」和「筆記」。關於筆記方面,每位從事教育的老師,不妨在同學上課的時候,常常鼓勵他們動筆寫,讓他有具體實行的工作。我曾隨機抽樣影印學生的課本,由課本的狀況,就可以印證其學習成果。成績優秀的孩子,都能記下老師所講的重點,重要的句子也能畫下來,筆記功夫很好。如果孩子上課能做筆記,他有時間胡思亂想、和別人講話嗎?分心的機會自然也就減到最低了。
接下來,更積極的是腦記工夫—上課時就好好念書,以經常性忙碌的訓練,使注意力愈來愈集中。學生們回家的念書時間,充其量祇有三到四小時,但在學校至少六、七小時,若能用心經營在校時間,效果絕對倍於回家念書。
拿國文來說,很少有老師能像機關槍一樣,講課不間斷,所以,在老師休息的時候,把重要的字寫一遍,就等於念了一遍書。又如上英文課時,老師念一遍單字,自己也跟著念一遍、回想一遍、寫一遍。換句話說,整個上課過程不但在聽課,也在念書,也在用心思考,這課程對他而言,是非常充實忙碌的。
所以我們務必經常提醒孩子,除了聽課以外,要動筆寫、要動口默念、要動腦筋想,甚至更積極地,當下就默背下來。我經常和孩子溝通這樣的觀念,也發現孩子因此回到家念書很輕鬆,受用無窮。
在家讀書時,也一樣可用上述這些具體的動作來訓練集中精神,否則很容易分心。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具體地朗讀。念英文、國文時,要念出聲來。啟蒙班非常注重孩子的朗誦訓練,因為背誦是學好所有學科的基礎,學任何科目,若未能背誦熟記一些基本常識,就沒有資格談到應用的層次。另外,寫也是很具體的動作,一方面訓練手到功夫,一方面也能產生心理學上的增強作用。此外,晚自習前,先規劃時間及研讀的科目、份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種「定時」「定量」的要求,也是一種很有效的制約力量。
最後,如果盡力地做了消除「雜音」、「雜念」這些措施之後,還無法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話,只好用陪讀這個下下之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能陪他的時間真的很有限,且孩子上了高中以後,大都不喜歡和家長在一起,他的世界是外面、朋友的,那時你想陪伴他,他還不願意呢!
講一個小小的例子:我個人沒什麼專長,但晚上總有看書的習慣,我的孩子今年幼稚園畢業,同樣每天上床之前一定看書、做完功課,才肯睡覺。有一天孩子學校有功課,但我們有事把孩子帶出去,隔天早上他早早起床,制服都沒穿,就跑到書桌前,寫昨天未完成的作業,使我很感動。由此,我深深感受到身教的重要性。我們也許常想,再奮鬥五年賺足了錢,就不要再有交際應酬,而能把重心擺在家裡。可是五年、十年之後,孩子到那裡去了?可能只賸兩個老伴在家裡對坐,還有機會陪他嗎?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寧可多留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來讀書,或陪他做他喜歡的事(這一點很重要),除了身教的意義外,也能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爸爸就在旁邊,要注意。假如當父母親的,也讓孩子看到我們很喜歡念書,也很樂意和他共事,這無形的薰陶,影響一定深長久遠。
陪讀更積極的層次,是為孩子做善意的評估。到底孩子在念書的過程中,出了那些狀況?是否五分鐘念國文,擺一擺放一邊,五分鐘後又換數學,擺一擺放另一邊?可能念了二個小時,像擺地攤一樣,都沒有念進去。我們看到了不要生氣,應做善意的診斷、評估後,再和他分享,甚至示範給他看,使他警覺到自己的問題。如此,一小時、二小時,一天、二天,日積月累後,一定可以很有效率地,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使孩子更有能力來面對繁重的國中課業並增進親情。所以,國中三年的陪讀,具有重大積極的意義。
甲二、整理資料的能力
我們國文老師常發現,孩子的錯字,寫了一、二年還寫錯,可說是怎麼改,怎麼錯,其他科也是如此。整理資料包括試卷、講義的分科整理、訂正、注記,以及運用錯字訂正簿等,目的是避免重蹈覆轍。所以我帶班級時,一定從初一開始,訓練整理資料的能力。
小學和國中不同。小學生沒有什麼壓力,受到的訓練太少了(把孩子送到啟蒙班訓練,是明智的做法),考試之前老師都會整理課程內容。所以一升上國中遇到繁重的課業壓力,就適應不了,因為考試代替了複習和整理,考試次數也增加很多。所以有必要訓練孩子能分科整理考卷,將試卷折好,每科每學期訂成一本。否則考卷到處亂塞,生活凌亂,怎會有學習的成果出現呢?而整理試卷的積極面在於診斷補救教學。家長要看的不是考幾分,而是有那些問題、解決了沒有?孩子的毛病多,改善之道就是消除毛病,同樣地,成績要變好,就是要讓她的問題一個個減少。所以我上課時一定要求同學,每一題檢討,並且在試卷及課本上作注記,一再提醒他以避免重蹈覆轍。總之,整理資料有評量、診斷、補救、再增強的作用,如果不做這些工作,如何期盼孩子成績轉好呢?
因此,在國文科目上我也要求孩子準備錯字訂正簿,隨時攜帶翻看,家長也可依此來幫助他、考核他。此外,如果孩子數學不好,值得一試的是請家長把錯誤的題目,一題題抄下來,正面抄題目,背面抄正確答案。這樣整理的好處,可幫助孩子知道他的問題在那裡?會了沒有?我曾輔導家長做這些工作,一個學期以後,孩子成績慢慢進步了,如果,進步不大,再請一位有經驗、愛心的老師,做補救教學,就拿這本錯誤訂正簿給老師參考,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那裡,立刻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所以我要補充說明的是,一般補習班的效果有限,有些只是更增加學生的負擔而已,因為他們無法經由這些考卷、資料,一一診斷出孩子的病情病因。因此,還是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具體來診斷,並從事補救教學。
也許有人會問,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這兩種方法就能讓孩子把國中課程學好嗎?我想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對問題、對孩子的了解,一定要深入,可是指導孩子時,方法一定要簡單、具體而可行。即所謂深入淺出,以簡馭繁。因為用很多招數來教小孩時,孩子可能被你愈教愈糊塗。總之,方法不必太多,只要朝向有效率、正確的方向去努力,並且持之以恆就會有效果。
乙、分科學習應有的觀念
以下主要討論國、英、數三科的學習,但這並不表示忽略其他科目。這三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是一般學生感到最困擾的科目。如果孩子能力不太好,我們先幫助他,把這三科打好基礎,不要一次要求大多。
乙一、國文科
第一、把國字硬筆字練好。字一輩子都會用到,所以有必要練得工整端正,否則考試或寫作文時,字跡潦草,會有好的結果嗎?且字如其人,孩子寫字擠成一團,想必內向而膽怯,經由練字,順便開拓其胸襟,也能改變他的性情。
第二、課本重要的句子、解釋要熟記,文言文能逐字翻譯。熟記文句的工作,在啟蒙班做得非常好,這件事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好。我曾義務輔導一位國三同學,那時距聯考只剩一個月,但國文課本一到六冊的生難字詞,重要的文言文,他完全不懂意思,當時我真不曉得如何教他。所以,記誦是基礎工夫,國小雖不強調,在國中卻非常重要。另外,關於文言文,我特別強調,一定要讓孩子能逐字翻譯。很多國中生背課文和翻譯,但背完之後,兩者合不起來,考整句翻譯,答案能寫得清清楚楚,若要逐字翻,就沒辦法了。這樣的問題很嚴重,必須訓練同學能夠一個字一個字了解、翻譯。因此注釋欄的注釋一定要逐字理解,並把關鍵字句的注釋抄寫在課本原文旁邊,如此,看課文也能順便記誦解釋,可說是一舉兩得。
第三、做測驗以評估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孩子聽課、老師講解畫重點,回家複習、記憶之後,我強調要替他作評量,讓他知道這過程有沒有疏漏、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坊間參考書惟一的好處,是幫助孩子做評估,訓練他的學習能力。我們從旁輔導,把疏漏的地方提出來檢討,在以後念書的過程中,重視缺失處,不讓疏漏一再發生。此外做完測驗或考試之後立刻的再複習,對各科而言,都是增強記憶最佳時機。
第四、多看短篇散文佳作。國文強調寫作能力,建議您讓孩子從初一閱始,有計畫地閱讀名作家的短篇散文作品,三年下來,一定有很大的收穫。我特別推薦琦君和子敏的散文,它們富有美善的情感和意境,對孩子有很好的薰習作用。
乙二、英文科
英文雖不是我的專長,但我曾請教很多專家,閱讀許多書籍,並有輔導的經驗,所以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另外,建議您參閱張建國先生所編,書林出版社的「我如何學英文」這本書。
有位高中孩子擔心英文成績不佳會導致留級,其關鍵在於單字背得太少,上了高中文章就完全看不懂。如果說英文的實力和你所記住的單字數量成正比的話,我想大概並不為過。如何背?在此提供幾個意見。一、學會音標則會念單字,自然能把字拼出來。所以國中生一定要學會音標,它可以幫助你背單字。據我所知,國中教材因為編列時間不充分,在這方面有些疏忽,所以家長一定要和老師密切配合,把這件事做好。二、寫卡片,利用零碎的時間背單字。三、背單字一定要寫。有位孩子告訴我一個背單字的好方法,每背一個單字,不管對錯就造個句子,以增加寫及思考的機會。四、查字典,順便看所舉的例句,如此,不但能了解單字的用法,也等於在閱讀英文文章。特別推薦「朗文英漢雙解辭典」,是不錯的辭典。此外,清晨起來先回憶、複習昨晚背過的單字、課文,也有增強記憶的效果。
其次,多朗讀、多聽、多看、多說、多寫。
台大教授顏元叔先生曾說:初高中學生最重要的事是每天早上起來,或晚上回家時,朗讀英文半小時。拿課文紮紮實實讀個十遍、二十遍,讀到喉嚨冒煙,久之,不僅背誦課文還練習發音,更能掌握住英文特有的旋律,這是奠定英文基礎最好的方法。個人過去考英文時,雖不懂文法,但憑感覺作答,選擇讀起來較通順的答案,很少出差錯。這種「感覺」就是靠朗讀來培養。因為英文有其旋律和文法,多多閱請,可以越過學習文法那段痛苦而遍地荊棘的道路。
多聽—不聽,則英文也學不好。國中生可收聽「大家說英語」,而高中生可聽「空中英語教室」等廣播節目。
多看—建議國中同學訂閱「大家說英語」雜誌,邊聽邊看。整篇文章看完後,再查生字,切忌邊看邊查,以免不能掌握文意。過去任教的懷恩中學,同學英文程度稍好,原因在於學校每星期朝會的時候,都要到司令台上抽背每課課文,而「大家說英語」雜誌也是規定的教材。
多說—這方面的訓練在台灣較缺乏。如果您的孩子想學英文,最好跟外國人學習會話,較有效益。如果送到補習班,一位老師教二、三十個同學,效果實在有限,倒不如把時間用在啟蒙班的學習。我有個學生,英文程度是全高一最好的,大家都考四、五十分,在及格邊緣,他卻總是考九十分,因為他從小和傳教士在一起,逼得自己講英文。我當導師第一次上課,就見他拿著英文雜誌,興緻勃勃地閱讀。再舉錢復先生的例子,他在美國耶魯大學念研究所時,得知法學院學生素質最好,於是每天中午都到法學院餐廳吃飯,逼自己找人聊天講英文,而練就英文能力。
多寫—日記可用英文寫。剛開始也許像小學生初學作文一樣,一個句子內有注音、有國字。同樣地,寫英文遇到不會的單字,也可用國字補上。那位英文很好的同學,有次週記用英文寫,我看得滿頭霧水,於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韓文批,看得他啼笑皆非。他從國中開始就寫英文日記,寫完就拿給別人改,如此英文慢慢進步,所以多寫很重要。
乙三、數學科(或其他理科)
初中數學有三十五個單元,一般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先教定理公式,舉例練習,再要求學生回家作練習。由這樣的過程我們知道:學習的前提在於理解定理方式,並經由練習,把公式儲存在記憶資料庫內,最後考驗你是否能正確地從記憶資料庫裡,提出定理公式來解答題目。以下舉個例子讓大家更明白上述過程的意義:吳大猷博士曾在今年大學聯考完,感慨地說,他沒辦法在六十分鐘內,答完物理試卷上的每一道題目。後來他才察覺同學們並未像他一樣,看到題目先思考用什麼定理公式來解答,所以思考定理就用去他不少時間。相對地,同學們沒有思考、祇是機械式反應地作答。然而,同學們如果祇是用這種方式來學習,我可以肯定地說,到了高中,由於教材與國中落差很大,一定會發生很嚴重的挫折感。俄國數學家耶爾馬可夫曾說:「在數學上,非記憶不可的並不是公式,而是思考的過程。」我班上的同學,過去學數學的方式,就是做題目時,過程都記在腦海裡,演變成機械式的過度學習。後來我提出思考定理公式的觀念,並規定早上見到他們的時間,都用來演算數學,並相互研討,慢慢地就能帶動他們,把數學程度提高。
所以建議家長們,要提醒孩子以下的觀念:一定要把定理公式弄懂,也就是多「想」。看到題目時,先想看看老師到底要考什麼定理公式,再來解答。如此,才能把記憶的層次,提升到理解的層次,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果能如此,即使沒算過的題目,孩子都有能力,當場經由思考,把答案解出來,題目再怎麼變化,都難不倒他。
如果用以上的方法還學不好,該怎麼辦?補救的辦法是「算、算、算!」很多的孩子「讀」數學參考書,不動筆算,書上的解答剛好幫助他養成惰性,所以考試時,就發生障礙。家長們有必要留意孩子是否有此不良習慣。如果多思考、多演算還是無法見效,怎麼辦?最好的辦法不是補習,而是「問、問、問!」我班上有位同學數學成績很好,我每隔一段時間就安排他坐不同的位子,要其他孩子去問他問題,結果教的人和被教的人,成績都愈來愈好,也成就了一種教室、班級的經營。由此我感到必須鼓勵孩子多發問,他才會思考。如此「想」定理、「算」題目、「問」疑難雜症,如果還有問題的話,只好請有耐心、經驗的老師,來從事診斷補救教學。補習班裡,一次教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同學,效果很有限。試想,那有醫生一次同時看好幾十個病人,開同樣的葯方呢?保證葯到命除!
以下再補充三點:
一、每天放學之後,不妨挪出至少一個小時的固定時間,思考、演算當日所學的數學課程,美國數學家波爾曾說:「想學習游泳,就勇敢地跳入水中;如果希望學習解開數學問題,就用心解解看。」
二、回家算練習卷,應該當作是在考試,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很多孩子知道晚上要好好算數學,但做一張練習卷,兩三個小時都算不完。為什麼回到家裡用雙倍以上的時間還算不完呢?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散漫、不積極、不講究效率的心態需要調整。
我常提醒同學這樣的觀念:要按照考試的方式作答一張練習卷,拿鬧鐘、手錶在旁控制時間,不會的跳過去,時聞一到,改念英文、國文等,隔一段時間再回頭算算看,再不會就到學校問老師、同學們—免費的補習老師。孩子們經常以粗心、計算錯誤做為成績不理想的藉口,試想:平常在家中,一個題目要花費一、二十分鐘,考試時卻只有五分鐘的時間,時間一匆促,心一急,那有不出差錯的道理呢?
以上的觀念—以專心致志的速度來算數學—也能訓練同學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三、如果有時間的話,積極地將犯錯或不會的題目加以整理,甚至彙編成冊,而後常加演算,以求去除弱點,提升實力。
乙四、其他科:全部法→部分法→全部法
以下簡單說明歷史、地理、生物、健教等其他科目的研讀方式。
我認為給予孩子兩個觀念就足夠了。第一:運用「全部法→部分法→全部法」的學習方式。很多同學念歷史時,缺乏各朝代興亡盛衰的因果概念,念地理也沒有空間觀念。應該將全冊的章節、綱領清楚地架構在那邊,其次再翻開課本,將全部內容流覽一遍,即大綱記好,再把內容很快地流覽一遍。接下來是「部分法」—每個段落用心地熟記重點。再運用「全部法」:將課本閤起來,重頭全部回憶一遍,想想看,架構清不清楚?重要內容記憶了沒有?最後,再作習題評估。
第二:重圖表。不但能理解各科課本中圖表所表達的多重涵意(如史、地、理、化、生、健科)也能將課本中的文字敘述,化為圖示(尤其是地理科),如此,加深印象,也能有效地應付統整性的試題必能。希望將來有機會能為孩子們分科作實際的研讀示範。
接下來,是此次演講的重點—父母應有的態度。
丙、父母應有的態度
丙一、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
上個月在三十一期的「輔導通訊」雜誌上看到朴子國中的一項統計,調查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百分之六十點八回答——對學習沒有信心。所以,建立孩子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和各位分享兩個例子。美國心理學家曾作過一種實驗:把水灌進一個很大的水族箱,內放一隻小鯊魚,暗中在中間放置一塊透明的壓克力板,把水族箱一隔為二,然後,在小鯊魚的另一邊放入很多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小鯊魚看見那麼多小魚,就張開嘴巴往前游,那想到卻撞到了那面看不見的壓克力板,納悶地退回去再衝,又失敗了。心理學家在旁觀察一個小時,發現鯊魚共撞了好幾十次。後來牠瑟縮地躲在角落,不再採取行動。此時心理學家把壓克力板拿掉,讓小魚毫無阻隔地游來游去,有些還游到鯊魚的身邊、嘴邊,但牠卻連張開嘴巴的能力也沒有了——病態的恐懼,竟能摧毀鯊魚天賦吃魚的能力!第二個例子:殘忍的納粹抓了兩位猶太人來作實驗。他們先割其中一位猶太人的手腕,讓他血液噴出而死,並用臉盆接噴出的血。然後將另一位在旁目睹,渾身發抖的猶太人眼睛矇住,用冰刀在手腕上一劃,並暗中打開水龍頭用盆子接水,模擬剛才用臉盆接血的聲音,猶大人聽水流的聲音,以為自己血流不止,不久竟然也昏死了,就像驚弓之鳥,實無其事卻驚慌受怕。由上述兩個實驗可以了解:心理的恐懼和沒有信心,最能限制一個人能力的發展,甚至摧毀了一個人。所以決不可打擊孩子的信心!那麼,要怎麼做呢?
一、在外人面前說些鼓勵、讚美孩子的話。這不僅是一種正面的誘導,也能約束他往正直光明的大道前進。中國人較含蓄,讚美孩子千萬不要保守。啟蒙班有位家長做得很好,經常製造情境肯定孩子,結果孩子表現愈來愈好。
二、讓孩子擁有自主權,相信他能做得更好。例如書房的設計,可和他討論,儘量避免用命令的口吻,而採取建議、協商的方式,如此愈尊重他,他愈看重自己、對自己也就愈有信心。
三、以建設性的指導代替情緒化的指責。舉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菜車來了,有位媽媽正在忙,就要孩子買兩顆包心菜回來。孩子從未買過菜,高興地答應了。菜販見到小蘿蔔頭來買菜,就把兩顆賣不出去的菜給他,孩子什麼都不懂就拿回家了。但是,媽媽一看到菜,氣得不得了,劈頭就罵,孩子則楞在那邊——興高采烈地幫你買菜,沒有肯定也就算了,回來還被罵。你想,下次再要他買菜,他會去嗎?另一位媽媽,看了看孩子買回來的菜,很冷靜地對孩子說:「媽媽謝謝你,你做得很好。可是,這兩棵菜,一棵被蟲咬得亂七八糟,一顆較新鮮,下次買新鮮的菜,那就更好了。」——這席話有肯定、有鼓勵,更有積極的指導。這樣深具建設性的互動,能使孩子做事愈來愈順利,挫折愈小,他會對自己沒信心嗎?二十世紀初,哈佛大學曾栽培兩位數學神童,但幾年後他們的成就卻截然不同,一位成為數學大師,一位則鬱鬱以終。經過調查,原來是家長態度不同的緣故。懂得鼓勵的家長,使孩子成為數學大師;而以權威壓迫、只會指責孩子的家長,把孩子的信心和學習興趣都摧毀了。漫罵式的指責無濟於事,而冷靜客觀地指導、鼓勵,才有積極的意義。所以讓我們想一想,當我們看到孩子的成績單時,有沒有先肯定、讚美他表現比較好的科目呢?還是一味地批評成績低落的科目?或是只是指責孩子的成績不如人,而沒有耐心的關懷與冷靜的「接納」與診斷?
丙二、加重精神層面的酬勞
孩子讀幼稚園或小學時,我們經常以物質上(例如買玩具)的鼓勵來肯定他,這是必要的。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為必須加上一些精神上,有別於物質上的鼓勵。特別推薦您欣賞林文月教授的「生日禮物」,這篇文章有很好的情境,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孩子有好的表現時,我覺得先要讓他明白:他的行為不但很好,也是應該的、負責任的做法。其次,可和他商量,以看畫展、欣賞音樂會、大自然郊遊等方式,取代物質獎賞。也可像林文月女士所說,為他訂一份他所喜愛的雜誌。
丙三、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引導他作思考、分析,然後協助他找出問題的癥結
有個馬戲團在表演時,一隻老虎突然衝出表演的行列,全場觀眾都很緊張。這時機警的馴獸師,從容地搬出籠子放在老虎眼前,把籠門打開,老虎竟乖乖地走進去了。原來老虎有個習慣——看到籠子打開就進去,所以,馴獸師利用牠的習慣,化解了一場危機。可見,習慣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我們要觀察孩子念書的習慣,有沒有效率?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不良的習慣是很要命的。曾有人划船到朋友家,上岸把酒言歡,喝到三更半夜,拖著微醉的步伐走到岸邊,伴著月色划船回家。划著、划著天亮了,卻驚覺自己遠在原地,為什麼呢?原來把船繫在岸上的繩索沒有解開。所以,繩索就象徵問題的癥結,未能解開則所有努力都將徒勞無功。所以,家長要多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幫孩子作善意的診斷,把問題癥結找出來。
為孩子診斷時,所採取的方式很重要——即鼓勵他思考、敘述並耐心傾聽。身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我們常犯好為人師的毛病。發現孩子有問題時,就叫到跟前談話,我們一直講,孩子卻愈聽愈難過,愈沒耐性,溝通結果沒有交集、不歡而散。您也會難過,自己是一片好意,而孩子卻報以不良的態度,最後導致親子關係決裂。這都是因為我們常忽略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接納他的陳述,並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著想,使孩子感到溫暖與關懷。我經常喜歡利用早自習,找個孩子在校園散步,聽聽他的家庭生活,交友狀況,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孩子通常講得興高采烈。而老師也能了解他,進一步才能予以輔導,並協助他作泱定。
我們要避免把個人的意見平塞給孩子,而是誘導孩子把問題說出來。鄭石岩教授在「覺‧教導的智慧」這本書中曾介紹了一個故事:有位學生常偷同學的便當被抓到了,訓導人員問他為什麼要偷便當,他只是一再地說:「偷來的便當好吃!」最後訓導人員依校規處罰了學生,同時懷疑他有偷竊癖。後來校長把學生接過來輔導,感覺這件事不單純,就暗中做家庭查訪,結果發現孩子堪憐:他來自單親家庭,家境貧苦,跟隨著酗酒很厲害的父親住在一間違章的矮房子裡。有一天,校長跟孩子談話後,拉著孩子坐在沙發上,摸著他的頭說:「孩子,校長知道你一定有困難,如果你不把困雞告訴我,那要告訴誰呢?」這句話直接觸動了孩子的心,孩子終於在啜泣中說出偷便當的緣由——爸爸經常不回家,弟弟和他根本沒飯吃,弟弟年紀小,偷東西會失手,所以他才去偷便當。校長聽了既感動又難過,摸摸他的頭鼓勵他,分享他的痛苦。後來安排他半工半讀,而工讀的薪資,就是校長默默從自己口袋拿出來的。僅此,「讓孩子把心事說出來」的念頭,就挽救了一位差點誤入歧途的小孩。所以,在我們輔導孩子時,一定要誘導他思考、敘述,並用心傾聽,瞭解他才能有正確的診斷。諮商輔導的領域裡有句名言:在諮商輔導的過程中,如果老師(父母)的話多於學生(孩子),那你是一位失敗的輔導員。
最後,我們要談談,如何輔導孩子做好生涯規劃。
丁、輔導孩子做好生涯規劃
先介紹兩個成功的例子—史懷哲和我的一位學生。
史懷哲先生會立下這麼偉大的功業,完全是得力於生涯規劃。根據他的傳記,史懷哲把人生分成兩個階段:三十歲以前和三十歲以後。三十歲前他要獻身於個人的興越——音樂和作學問。結果二十歲他拿到哲學博士,二十五歲拿到神學博士的學位;在歐洲也是著名的管風琴家、巴哈音樂專家。三十歲之前他不斷去滿足自己,造就生活情趣,並培養豐富的學識。三十歲一到,立刻拋棄大學講師和傳教員優厚的收入,回到醫學院,從頭開始學醫,想要直接服務人群。七年之後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三十八歲就和太太到落後的非洲行醫救人。他之所以能夠活得這麼有意義,散發出生命的光和熱,關鍵就在於懂得生涯規劃,訂定人生的目標,並努力去完成。
再講一個例子。我家裡常喜歡有孩子來,不但可以分享他們成長的經驗,也可以輔導他們。其中有位學生很喜歡水上活動,我就鼓勵他利用週末及假日好好發展其興趣。高中他來看我時,已拿到救生員執照,並以此打工賺錢。高三會滑雪了,還取得滑雪教練執照。高中畢業後,和救國團帶團到韓國去做滑雪訓練,順便旅遊。大一已經會開船、開快艇和水上摩托車。不僅如此,還能替船公司試船。大二時他決心轉台大造船系。如此不僅滿足了興趣,而且也造就了那麼多謀生能力:救人、滑雪、開船、試船......將來生活會有問題嗎?他並非能力特別強,只是瞭解自己興趣、長處所在,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那裡,然後懂得善用時間,做好生涯規劃,一個個階段,逐步去滿足自己、訓練自己、造就自己!
生涯規劃實在太重要了,前幾天,一些剛考完了大學聯考的學生來找我。他們之中有的心情很惡劣,埋怨考不好。我便善意地勸他作生涯規劃。帶他到敦煌書局窩兩天,不再為考試而讀書,一方面把心情轉移,看看各類書籍:有文學、醫學、生物、物理學,另一方面也藉此發掘自己興趣之所在,以便做好選填志願的工作。再要他們幾位同學,找一位傳教士來組成英語會話團,利用暑假把英文練好。定幾個具體可行的目標把生活重心轉移,如此,去接受不能改變的,然後努力去改變能夠改變的,也就使生活愈來愈充實,並且樂在工作中。
丁一、與孩子共同討論
和孩子做生涯規劃時,不可強迫孩子完全接受我們的意見。如此他不但難以理解、接受,還無法瞭解生涯規劃的意義,將來也沒辦法和我們一起來完成這件事。所以,身為父母,除了可以提供個人的經驗供孩子參考外,不妨建議孩子多閱讀各行各業成功者的傳記,或多和師長請益,以釐定自己的人生目標。
丁二、國中三年的總目標
一、健康的身體。一個國中生應有的總目標,首先是在國中階段奠定健康的身體。國中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身體搞壞了,以後再也彌補不來。爬山、游水等都可鍛鍊身體,我們要鼓勵孩子好好運動,不要把適度的運動視為浪費時間與精力。
二、有益的嗜好。例如文藝、音樂等。個人對音樂的愛好即是國中時培養出來的,至今還能以此作為休閒的活動使身心都能獲得良好的調劑。所以,正當的嗜好,千萬不要因為功課而放棄,例如孩子好不容易從小上啟蒙班,到國中卻停止,則非常可惜,如此,也許祇會使問題更嚴重。此外,在從事或培養有益的嗜好的過程中,也可以增進了解自己的專長、興趣之所在,進而幫助自己提早找出人生的目標,做好生涯規劃。
三、升學的目標。三年的時間有效率地規劃,建立遠程、中程、短程目標,思考怎樣運用有效率的讀書方法達到目標。譬如說今天晚上我要做好那些功課;這個周末我要補強那些科目。最後我要強調,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清楚的頭腦,才有良好的成績。學校裡功課好的同學,都是身體好而喜愛運動的。
丁三、做時間的主人
首先要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不要無所事事,可以運動、閱讀,或背英文單字等。
其次要做完整時間的規劃。國中生的完整時間有三段:一、放學回家到吃飯前。二、晚上念書。三、週末假日和寒暑假。以個人為例,從衛道中學回家,到吃飯之前,我一定拿幾本作文簿來改,晚上利用二個小時讀書,一個小時陪孩子讀書。週末下午,讀三小時書、或是批改作文;晚上便和家人盡情看電視,或者帶孩子出去玩。而星期四可能晚點起床,做一小時功課,再帶孩子出外;中午在外面吃飯;下午可運動、可看書;晚上再把心收回來,準備星期一的工作。我常建議孩子,把星期六下午的時間用來寫作業,晚上看電視才不會被罵。星期四上午最好看書,中午可出外看場電影或打球,晚上再好好用功,收心準備明天的功課。如此,有休閒、又有充實感,不是很好嗎?
所以輔導孩子規劃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是很重要的。而在輔導的過程中,耐心和愛心則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衝突,並產生好的感覺。好的感覺能減輕重量:二十公斤的水泥我們提起來很重,但同樣重量的小孩,我們卻樂意抱他而不覺得重。相信經由蓮社儒佛的教育,必能培養好的感覺,而樂於和對方一起成長。
總而言之,希望藉著有效率的讀書要領,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及正確的生涯規劃,使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孩子都是健康的,和樂的,充滿愛心的,如此一來,我們都將能夠彼此尊重,相互關懷,而歡喜一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