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選擇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之前]

時常都會有人問投資時要選擇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一直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怪,因為[選擇主動]或[選擇被動]都是結果,重點應該是結果之前的思考過程,而不是在兩者之間取一那麼單純。

首先,要搞清楚投資是什麼?從人生層面來講,尼莫的理解是投資是為了達成人生財富目標的一種手段。問題就來了,你的人生財富目標是什麼?答案也很簡單,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可能是30歲賺到1000萬退休,有人可能是工作到65歲存到1000萬退休,有人可能中了娘胎的樂透生下來繼承的財富就一生衣食無缺。

總之,每個人原始條件和財富目標都不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跳過這個前提,直接給建議說你應該選擇直接投資或被動投資,根本沒意義。

所以,尼莫的建議是在選擇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之前,第一步是你要先想清楚你的財富目標是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25歲開始工作後每個月都存1萬,到65歲退休的時候你希望每個月存下來的這些錢變成多少錢(這就是你的[財富目標])?

讓我們先看看每月存1萬,存40年,用年金終值計算,40年可以累積多少財富?

假設都放活存,報酬率用0%計算,40年可累積480萬

假設都放台幣定存,報酬率用1%計算,40年可累積587萬

假設投資報酬率3%,預期40年可累積905萬

假設投資報酬率5%,預期40年可累積1450萬

假設投資報酬率8%,預期40年可累積3109萬

假設投資報酬率10%,預期40年可累積5311萬

假設投資報酬率12%,預期40年可累積9205萬

如上,如果你現在25歲,且之後每個月能存下1萬元的投資本金,只要你65歲時的財富目標超過587萬,就代表除了單純把錢存在銀行之外,你需要一定的投資績效才能達到你的財富目標,這時候才會面臨選擇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的問題。

關於選擇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思考,考慮S&P500過去50年以來的報酬率約8%,尼莫認為只要你的財富目標需要的長期報酬率不高於8%,理論上你直接選擇被動投資即可,不要浪費時間在主動投資上。反過來說,只要你的財富目標需要的長期報酬率高於8%,這時候你需要選擇主動投資[才有機會]達到目標。

為什麼寫[才有機會],原因是主動投資需要花時間心力學習某種投資方法,每個人的資質和學習投入有差異,所以現實是大部分選擇主動投資的人都以放棄告終,能夠有所成的人比率不高,蠻符合二八法則的精神。

所以,選擇主動投資,你很有可能會徒勞無功,甚至過程中賠了錢繳了學費讓整體投資績效看起來比從一開始就選擇被動投資來得更糟,這是選擇主動投資的原罪,或是說對選擇主動投資的人來講,你在一開始就要清楚地認識存在這個風險。

結論

選擇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之前,你要先辨識清楚自身的財富目標和盤點資源(現在有多少投資本金和未來會流入多少本金),若低於8%的報酬率就能達成財富目標,選擇被動投資即可;若需要高於8%的報酬率才能達到財富目標,你有兩個選項,選擇主動投資,或是選擇降低財富目標。

=====

補充說明

1 這篇文章省略介紹何為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對這兩個名詞不熟悉的讀者請自己google建立基礎知識。 

2 被動投資選擇S&P500長期報酬率8%當成benchmark應屬合理,但建議將被動投資的長期報酬率設定6%-8%。

3 宣揚被動投資的人普遍相信多數人無法經由學習掌握長期打敗大盤的投資技能。現實生活中尼莫認識很多透過自身3-5年的學習後掌握年化報酬率10%以上技能的投資人,但這些人的平均投資年資目前都僅約10年左右,時間跨度拉長到幾十年的情況下是否依然能夠做到還有待觀察。

4 如果你原本就有家底,或是本業收入很高比方當醫生或是半導體工程師,長期只要中個位數報酬率就可達到財富目標,尼莫當然建議你選被動投資,簡單點,把時間省下來享受人生或多陪伴家人。BUT如果你跟尼莫一樣沒有家底,本業就是普羅受薪階層,但你又不甘設定偏低的財富目標,尼莫當然建議你選主動投資,是沒那麼容易,但你就甘願把人生定格在較低的物質和財富水平嗎?

5 年輕人在學習投資前請優先把可支配時間配置在提高你的本業收入,本業收入高了後能存下來的本金才足夠,這樣才不會幻想不現實的報酬率。

6 選擇主動或被動投資都是當下的選擇,未必不能改變。尼莫認識很多原本選擇主動投資的人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比方報酬率不如預期/家庭變化/工作轉變等原因後來改為被動投資。同樣的也有認識原本選擇被動投資的人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轉為主動投資。

7 上面25歲開始每月存1萬投資本金到65歲的舉例是極端簡化的例子,現實生活變化無窮,比方大部分上班族在生小孩後很難存到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