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旬在台中舉辦了小型投資座談,成員李兄寫了非常很棒的心得文如下
=====
首先,要感謝尼莫大在百忙之中抽空舉辦今天(1/27)這座談會。投資路上要不是有這些標竿人士當作我們的精神領袖,或許早就在股市棄械投降了。也謝謝有像尼莫大這樣的人,無私將其所學及經歷分享給我們這些後進,並在我們困惑時適時的伸出援手,替我們解惑價值投資路上遇到的困境。今日我能與其他四位同好近距離聆聽尼莫大闡述價值投資,我只能說,我太幸運了。
在這場座談會,我問了尼莫大幾個問題,我打算用Q&A的形式來紀錄這次座談,並在各問題後面小結一下自己聆聽的心得。
一、問題一:
在股票的估值上,有沒有實務上比較好的衡量模式來替價值取一個區間?例如淨值是個適當的價值下限衡量基準嗎?
尼莫大:我通常認為估值是個函數,而這函數是X*本益比+Y*淨值比,且X+Y=100%。面對不同公司,自己必須在X值與Y值之間作調整(主觀上)。有時這公司不太適用本益比評價,所以X值也可能是零的;反之,Y值也可能是零。不過,在大部分的估值上,我是以淨值為下限,以本益比為上限去作估值這件事,來看這公司目前股價是否便宜了。
心得:(1)估價這件事,本來就涉及許多抽象及主觀的判斷成分,從函數公式上清楚的明白,基本的估價變數就有4個(X值、Y值、本益比、淨值比),這些變數的調整本身就像一門藝術,除了透過經驗累積外,也要隨時空背景的不同,不斷的修正及改變。(2)蒙格在講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時,常提及到數學的「排列組合原理」及統計學的「常態分配」,我認為這本身也就是在說明函數的值並非唯一,大家可以用不同變數,試看看哪種排列組合出現的機會比較有可能,接著配合公司基本面的演變(例如最新的季報、半年報)來不斷的修正。
二、問題二:
初作價值投資的人,是比較建議先往成熟產業出現價值被低估2~3成時去押注?還是往成長股去挖掘?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嗎?
尼莫大:我常講價值投資、波段操作,價值投資本身是沒有去刻意區分價值股或成長股的,只要是股價被低估都可以作價值投資。但如果一家公司你夠熟,也知道它未來的成長幅度沒有辦法一直延續下去,那它就可能比較適合作波段操作。而如果一家公司經過判斷,其成長幅度能維持低度的10%左右長期成長,那這種成長股可以考慮就是抱著,不要輕易的賣。買成長股時也不妨用較長的時間軸去回顧一下它曾經發生過的修正幅度,即使抱到後面你也面臨著相同的修正幅度(獲利回吐),你也要有信念抱著不賣。我從撿菸屁股投資到作轉機股,到作成長股,的確是個漸進的過程。
心得:(1)真是個無法偷懶的過程,或許從撿菸屁股開始練習,本金發生永久虧損的機率可以相對降低。同時,因為已置身於股市中,比較不會把自己從股市中抽離的太遠,喪失接觸股市訊息的機會。(2)成長股之所以不要輕易的賣,是為因定錨效應,賣出後,如果股價高於賣出價格時常常買不下去,股價低於賣出價格時覺得會再跌,通常就再也找不到買回的時機點了。(3)近日在閱讀霍華.馬克斯2021年1月11日最新備忘錄時,有感這些投資大師也是認為價值股與成長股的二分法是錯誤的,更重要的仍是堅持基本業務分析。
三、問題三:
面對帳面虧損,我們可以作哪些有助益的事?忍受通常是個過程嗎?
尼莫大:對,忍受通常是個過程,而且常常買進後就套牢。但我因為把投資的錢與生活開銷的錢分開來,所以投資的暫時帳面虧損,並不會影響我的生活開銷。那些每個月生活開銷必須靠每個月從股市獲利來支應的人,就會比我壓力大,以及無法忍受虧損。而這暫時的帳面虧損,無所謂,我們買賣股票的決定是看基本面買,看基本面賣。
心得:我只能先以「莫忘初衷」四個字歸納,看基本面買進的股票,也是必須看基本面賣出,這樣才算是知行合一的執行。這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檢視方法,過去的投資決策因子,勢必要隔一段時間後才能檢視。這些因子有沒有按照當初預測的情況發展,靠的就是按照基本面及時間經過來檢視,不僅僅是結果論,否則容易落入事後諸葛。
四、問題四:
瞭解一家公司是如何賺錢的,是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環節,有沒有什麼框架或方法可以增進瞭解?
尼莫大:除了從財報上看企業的獲利能力外,你可以去看看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的書,或者財報分析的書。當你財報看了一千家後,你大概就能很快的知道這家公司總體來說是如何賺錢的。有一些介紹企業家的報導我也會看,或者從你本身或朋友圈熟悉的產業切入,你就會比較知道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如何進行的。
心得:財報上的獲利能力分析,看來只是個研究起點。在商業模式的資訊蒐集上,除了媒體平台外,對企業管理部分也該有所涉略才是。同時,一個人的時間或能力有限,透過詢問各有專才的朋友圈,可以更快速的得知商業模式,有興趣深入研究時,也更知道要向誰請益。
綜上,今天收獲滿滿,未來的日子還有諸多價值投資的信念待執行。願某天我也能無私、有能力將尼莫大傳授的正道,再傳遞下去。
在這場座談會,我問了尼莫大幾個問題,我打算用Q&A的形式來紀錄這次座談,並在各問題後面小結一下自己聆聽的心得。
一、問題一:
在股票的估值上,有沒有實務上比較好的衡量模式來替價值取一個區間?例如淨值是個適當的價值下限衡量基準嗎?
尼莫大:我通常認為估值是個函數,而這函數是X*本益比+Y*淨值比,且X+Y=100%。面對不同公司,自己必須在X值與Y值之間作調整(主觀上)。有時這公司不太適用本益比評價,所以X值也可能是零的;反之,Y值也可能是零。不過,在大部分的估值上,我是以淨值為下限,以本益比為上限去作估值這件事,來看這公司目前股價是否便宜了。
心得:(1)估價這件事,本來就涉及許多抽象及主觀的判斷成分,從函數公式上清楚的明白,基本的估價變數就有4個(X值、Y值、本益比、淨值比),這些變數的調整本身就像一門藝術,除了透過經驗累積外,也要隨時空背景的不同,不斷的修正及改變。(2)蒙格在講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時,常提及到數學的「排列組合原理」及統計學的「常態分配」,我認為這本身也就是在說明函數的值並非唯一,大家可以用不同變數,試看看哪種排列組合出現的機會比較有可能,接著配合公司基本面的演變(例如最新的季報、半年報)來不斷的修正。
二、問題二:
初作價值投資的人,是比較建議先往成熟產業出現價值被低估2~3成時去押注?還是往成長股去挖掘?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嗎?
尼莫大:我常講價值投資、波段操作,價值投資本身是沒有去刻意區分價值股或成長股的,只要是股價被低估都可以作價值投資。但如果一家公司你夠熟,也知道它未來的成長幅度沒有辦法一直延續下去,那它就可能比較適合作波段操作。而如果一家公司經過判斷,其成長幅度能維持低度的10%左右長期成長,那這種成長股可以考慮就是抱著,不要輕易的賣。買成長股時也不妨用較長的時間軸去回顧一下它曾經發生過的修正幅度,即使抱到後面你也面臨著相同的修正幅度(獲利回吐),你也要有信念抱著不賣。我從撿菸屁股投資到作轉機股,到作成長股,的確是個漸進的過程。
心得:(1)真是個無法偷懶的過程,或許從撿菸屁股開始練習,本金發生永久虧損的機率可以相對降低。同時,因為已置身於股市中,比較不會把自己從股市中抽離的太遠,喪失接觸股市訊息的機會。(2)成長股之所以不要輕易的賣,是為因定錨效應,賣出後,如果股價高於賣出價格時常常買不下去,股價低於賣出價格時覺得會再跌,通常就再也找不到買回的時機點了。(3)近日在閱讀霍華.馬克斯2021年1月11日最新備忘錄時,有感這些投資大師也是認為價值股與成長股的二分法是錯誤的,更重要的仍是堅持基本業務分析。
三、問題三:
面對帳面虧損,我們可以作哪些有助益的事?忍受通常是個過程嗎?
尼莫大:對,忍受通常是個過程,而且常常買進後就套牢。但我因為把投資的錢與生活開銷的錢分開來,所以投資的暫時帳面虧損,並不會影響我的生活開銷。那些每個月生活開銷必須靠每個月從股市獲利來支應的人,就會比我壓力大,以及無法忍受虧損。而這暫時的帳面虧損,無所謂,我們買賣股票的決定是看基本面買,看基本面賣。
心得:我只能先以「莫忘初衷」四個字歸納,看基本面買進的股票,也是必須看基本面賣出,這樣才算是知行合一的執行。這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檢視方法,過去的投資決策因子,勢必要隔一段時間後才能檢視。這些因子有沒有按照當初預測的情況發展,靠的就是按照基本面及時間經過來檢視,不僅僅是結果論,否則容易落入事後諸葛。
四、問題四:
瞭解一家公司是如何賺錢的,是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環節,有沒有什麼框架或方法可以增進瞭解?
尼莫大:除了從財報上看企業的獲利能力外,你可以去看看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的書,或者財報分析的書。當你財報看了一千家後,你大概就能很快的知道這家公司總體來說是如何賺錢的。有一些介紹企業家的報導我也會看,或者從你本身或朋友圈熟悉的產業切入,你就會比較知道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如何進行的。
心得:財報上的獲利能力分析,看來只是個研究起點。在商業模式的資訊蒐集上,除了媒體平台外,對企業管理部分也該有所涉略才是。同時,一個人的時間或能力有限,透過詢問各有專才的朋友圈,可以更快速的得知商業模式,有興趣深入研究時,也更知道要向誰請益。
綜上,今天收獲滿滿,未來的日子還有諸多價值投資的信念待執行。願某天我也能無私、有能力將尼莫大傳授的正道,再傳遞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