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在台灣,只要有能力的家庭,絕大多數都會投放資源讓小孩學英文,但是以結果論,現實而言大部分孩子學習成果未達預期,多數家長對此(明明孩子資質沒問題也花錢去補習了但是英文還是普普或不好)感到不解,又無力扭轉局面。
這篇文章以自己過去四年多陪伴小孩學習英文的經驗為本,從策略面、目標、行動方案、日常習慣等各方面討論如何有效投放資源和時間,內容包括為什麼會想要從幼稚園開始學、過程中投入哪些資源或是用了哪些方法、未來學習規畫等。推薦所有孩子在10歲以內且又想培養孩子英文能力的家長一定要看這篇文章,文章分享的觀念或作法多多少少一定對你有幫助!
閱讀前請先注意,尼莫不具有教育專業背景,英文程度在同齡人中算還可以但也不具英文教學專長,覺得觀念或方法可能有用就姑且試試,覺得無用就笑笑看過即可,育兒教養這件事情原本就見仁見智,也歡迎留言分享您陪伴學習使用的技巧或是教材,謝謝!
直接從孩子學習過程開始談起。
大寶,女生,小二,年齡8Y1M。目前英文程度:大家說英語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一兩個字沒見過、空中英語教室可聽和唸低難度文章但有5個以內生字、Kids A-Z app可閱讀Level K或L的書(一本約500字,生字5個以內)、ESL班上成績第一名、今年5月通過小學英檢成績14.5顆小太陽(Silver Award,當次約3000名考生,Gold Award和Silver Award合計約200人)。
二寶,男生,小一,年齡6Y3M。目前英文程度:大家說英語一篇文章通常只有三四個字沒見過、Kids A-Z app可閱讀Level J或K的書(一本約300字,生字5個以內)。
女兒從幼稚園小班開始正式學英文,小班之前都在家媽媽自己帶,上學前半年(三歲多時)尼莫在家中自行先教她認識26個字母,除此之外每天看一次巧虎ABC Bubbles光碟約20分鐘(上網買二手雜誌和光碟,一套免千元),ABC Bubbles雜誌就擺在小孩書櫃,他們沒事會自己翻翻。還有會在孩子玩玩具時用Youbube放英文兒歌給孩子聽,這是好友吳醫師推薦的方法,也蠻有用的,因為沒多久女兒上幼稚園後,就發現兒美會用很多著名英文兒歌當教材(直接使用或是改編文字),在家早就聽慣了上課時很快就能進入狀況,歡樂得很。
選幼稚園時尼莫自己沒什麼想法,覺得離家近即可,反而是老婆覺得語言這玩意小時候學比較好(聽老婆的就對了!),類似某英語教學廣告說的[讓孩子自然而然習慣兩種語言]的概念。認同老婆的說法,剛好台中教兒美頗知名的華盛頓教育集團在我們家附近蓋了新校區麗園校,就幫女兒報了,從小班讀起。
這時就碰到一個問題,要唸什麼班?華盛頓有依英文授課比重分成雙語班(1/4美)、美語班(半美)、國際班(全美),以收費來講也沒有差異很多(印象中全美比半美每個月只多三千元左右)。討論後我們選擇半美,原因是雖然英文很重要,但在我們的求學環境中,中文也很重要。
這樣選另一個原因是經營小學作文教室的朋友也提醒尼莫,根據她的觀察,唸全美的孩子進到一般小學,在低年級的時候還看不太出來中文不好,但到中年級開始寫作文時,中文底子差的問題就會明顯浮現,這時若家長還沒意識到問題加緊補強閱讀量以提升中文程度,中文不好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小班前半年女兒學習狀況一般,在班上沒有特別突出,就中中。華盛頓的幼稚園從小班就開始有作業,不過都是很簡單的作業,一般都十分鐘以內可以完成,而且作業大多與英文無關。除了作業之外,老師會要求家長在家中陪小朋友聽讀學校教材和閱讀小書。聽讀教材的部分因為覺得要拿光碟放有點懶,故一般只在週末時會陪她聽讀一次。小書就每天陪小孩聽唸一次(書上有QR code,手機一掃就可聽音頻很方便,由此可知學習時accessibility可以方便接觸很重要。以下講到唸小書都是指先聽過一次音頻後朗讀唸一次,聽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同時做出口型默念模仿發音和腔調。),通常一本書聽讀一次約10-15分鐘,要聽兩三次後才能通過老師測驗(測驗通過有積分,可用積分換小玩具),每週讀2本左右,這個數量也跟班上平均數差不多,代表她的投入程度跟其他同學差不多。
小班上學期就這樣過了,因為想讓孩子有更好成果就開始爬文研究英文學習方法,某天看到一個觀念說[重複聆聽相同內容對孩童學習英文很重要](對岸用磨耳朵來形容這件事情也很貼切)覺得很有道理,從小班下學期開始就讓孩子多聽學校教材。
怎麼聽呢?一開始就是因為覺得都要把CD拿出來再撥放很麻煩所以才懶得聽,既然要認真多聽,就要改變方法,要不然還是一樣很快就會放棄。這是[養成習慣]很重要的技巧:儘量降低改變幅度,這樣才能無痛養成好習慣。
想一想後決定把學校的教材CD轉成MP3檔案後存在隨身碟裡面放在車上聽。通常學校每星期教一個unit,每個unit會有3-4個音頻,每段音頻1-2分鐘,送上學路途不到10分鐘剛好聽一次,每天去回就聽兩次。不過平日就只有增加聽而已,陪讀課文的部分還是只有在週末時會陪讀,另外有個小轉變是週末的陪讀由原本陪讀複習當週教材改為預習下週教材。
只是這樣小小的調整(每天讓孩子在車上多聽二三十分鐘英文教材),幾個星期後女兒的班導師就說她英文進步很多,上課時的參與以及與外師互動都增加許多。這真的還蠻神奇的,也印證了為何人家說學語言[環境]最重要,而且自己的體會是[環境]不單指你幫小孩送去什麼學校上課,在學校這個環境之外,你有沒有額外創造英語環境也很重要。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其實幼稚園裡每個孩子都從小班開始學美語,起跑線相同,這時候如果你有額外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接觸英文(不要把接觸兩字想得太嚴肅,車上聽聽教材也算),孩子相對於其他孩子就會對上課內容熟悉一些,這樣不但上課時吸收得更快,與老師有較多互動也讓孩子對自己更有自信,孩子由此就開始對英文產生興趣,一旦有興趣,之後消化學習菜單(比方閱讀英文小書)也會變得主動積極,增加閱讀量提升程度的效果又會在課堂上發酵,自此孩子的英文學習就會進入正向循環。
小班下學期就這樣過了,女兒的英文程度就這樣默默地從中間進步到前面。除了用開車時間多聽教材之外,因為學習意願提高,小書也從原本每週2本進步到3本(週五帶一本回來,週末兩天唸完週一帶去測驗,週一測驗通過後換一本回來,週一週二晚上唸完週三去測驗,週三換一本回來,週三週四晚上唸完週五帶去測驗)。華盛頓每學期結束後會統計英文小書閱讀量,印象中女兒小班下學期的閱讀量約莫比半美班平均數多1/3,跟全美班差不多,開始拉開跟半美班同學的差異。
中班開學一兩個月後,有一天女兒帶兩本小書回來,小孩子說不清楚原因,問了導師後說班上有四五個同學程度比較好,她就讓這幾個同學帶兩本回家唸。既然都帶回來了,尼莫就每天晚上都陪她唸完兩本(兩本合計約需20-30分鐘,通常會分成兩次,比方吃飯前一本,洗澡後一本),持續唸的成果就是女兒英文程度在班上名列前茅。印象中女兒中班下學期讀了160本小書,而那學期半美班平均是5X本,全美班平均7X本。(如果可以重來,那時除了陪唸兩本小書之外,當天也會找零碎時間多撥放幾次小書音頻當背景音樂給小孩聽,這樣效果會更好。)除了小書閱讀增加之外,車上聽教材MP3的習慣還是一直維持。
大班也差不多維持這樣的學習量。華盛頓在大班時會辦英文演講比賽,女兒有被選上參加該校區複賽,參加複賽時發現全美/半美/1/4美的班級參與複賽的學生比率約略是1/2/1/4/1/10。全美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的演講能力都有達到複賽標準,半美班只有1/4,而1/4美班只有1/10。
這代表什麼?我覺得從這邊可以很清楚觀察到,花越多時間學習,平均成效就會越好。小朋友都是一張白紙,三種班級的學生都從小班開始學英文,全美班接觸時數最長,平均英文程度就越高,反之接觸時間短,平均英文程度就低一些。又雖然是如此,也不盡然全美班每個孩子演講都能進複賽,也不盡然1/4美班孩子就都無法進複賽,個別差異還是顯著存在。這個話題繼續討論就會跟一萬小時定律和刻意學習這兩個觀念牽上線。
2021年5月,女兒還有兩個多月就畢業,結果受疫情影響停課改成在家線上教學。(心疼女兒幼稚園沒有畢業典禮,小學新生開學也沒有開學典禮。)線上上課教學品質就那樣,校方跟老師都盡力了。除此之外,不去學校後沒有小書替換,女兒沒有持續閱讀比較讓人擔心。(家中原本有在誠品特價時買的幾套英文書,但兩三個星期就被女兒讀完。)原本想要去圖書館借繪本或是找網路的英文繪本出租,但疫情期間圖書館沒開放無法選書,網路繪本出租單價不低又選擇少。這時突然想起女兒以前帶回來的書有很多都有印上品牌如Reading A-Z或是Scholastic,搜了搜這些關鍵字才發現原來國外早就有成熟的英文閱讀平台,且有些平台因為是半官方性質,內容豐富之外收費也很低廉,故就選了Reading A-Z這個平台給小孩用。
補充一下,中文閱讀長期以來沒有明確的[閱讀分級]制度(原因在此不贅述),但英文領域有,簡單講就是看文章和書本的長度和使用單字的難度以及出現頻率等因素來幫每本書打分數,這種狀況下,教師家長就可以用這些評分來幫孩子選擇適合的書。當然,沒有任何的評分機制是完美的,但總體而言,比較常用的幾種評分標準相對而言都蠻有參考價值的。
選擇Reading A-Z這個平台(Reading A-Z是平台名稱,平台開發的app名稱叫做kids A-Z)原因如下。一、小孩先前就讀過很多本這個平台上的實體書,內容可接受。比方使用後才發現女兒在華盛頓小班時讀的第一本小書就是這個平台裡面Early Reading的G。二、使用成本很低,一年台幣兩三百元。(Reading A-Z屬於半官方性質,只要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申請Teacher帳號,費用是一年兩三百鎂,每個Teacher帳號下屬可給36個學生使用,按規定不能賣帳號,但還是有人在分售學生用的子帳號,尼莫找的是淘寶網賣家"秀佳人",一年RMB55)三、平台有近4000本書,按照難度分成29級(比方最簡單的aa級就從This is an apple或是This is a tree這種句子開始,在aa級之前還有Early Reading教材認識字母和簡單單字),每本書都有原音朗讀,孩子可依照自己程度慢慢一級一級唸上來。另外Reading A-Z有個好處,每本讀物都由不同的人朗讀(一般有聲套書或是英語雜誌都是由同一人或一小組人朗讀),發音當然都標準,但語速和口音都有不同,這相較於市場上的英文雜誌比較貼近真實英文應用場景。四、每一級裡面的書內容都頗多元,包含歷史、自然、地理、人物、故事等都有。五、使用方面,給孩子看的書都有彩色圖片,用十吋平板體驗最佳,尼莫用12吋黑白電子書給孩子看也OK。
用了Reading A-Z之後雙寶大概就維持每天在這個平台上讀一本書的習慣,以雙寶聽的J~L這個級別的書而言,一本書聽讀和回答問題約需15~20分鐘。女兒上小學後因為課後ESL沒有cover寫學校作業,回家後時間比較緊,平常日若時間不夠就改為朗讀大家說英語1-2天份(1天份約5分鐘,會用每日零碎時間讓小孩先聽很多次課文朗讀音頻),假日才維持每天讀一本。總之,我們的理念很簡單,量多或少沒關係,但每天都要閱讀一點英文(對中文閱讀我們也是這樣要求),長期累積閱讀量後程度就擺在那裏。
先前研究英文閱讀時有找到一本[馮老師七堂課講透英語閱讀],這本書是對岸一個英語教育推廣者出的書,在各大電子書平台都有繁中版(不用電子書的話也可以在Google Play買來看),裡面提到一觀念很重要:閱讀時的生字率。他的意思很簡單,我們從小在閱讀中文時就不會一邊讀一邊查字典,既然這樣,閱讀英文時也不該這麼做。但不這樣做的前提是讀物本身不能有過多的生字,以閱讀理解而言,他認為一本書裡生字率在1%以內最合適,超過2%就會讓讀者覺得困難,超過5%就會影響閱讀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閱讀量就是關鍵,因為你必須讀得夠多才能接觸到那麼多字。以這個概念做延伸,Reading A-Z就更有價值了,因為讀物有依照難度分級,同一級的讀物中生字率都差不多,一級一級往上讀就不會碰到單字率太高造成閱讀障礙的問題。
除了馮老師之外,做功課時也找到台北有個[成寒]老師似乎也不錯(她有部落格,可自行搜索),說似乎是因為認同她的理念但沒用過她的教材也沒上過她的課。成寒觀念是任何一種語文學習都是從聽開始,既然如此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大量重複聽優質內容,聽到熟爛後閱讀時就會馬上看懂記住。去年看到她的文章後頗有同感,因為雙寶就是這樣子帶上來的,幼稚園時期在車上大量重複聽學校教材,聽到熟爛後上課吸收就比同學好,再加上回家閱讀也比別人勤勞,時間慢慢拉長後程度就比同學好。
總之,最近一年看到馮老師和成寒老師的文章後,才體會到先前自己誤打誤撞找到的技巧(車上聽學校教材+回家每天陪伴閱讀)是正確的,而且就靠這兩個小技巧,沒有多花多少時間(每天不到半小時),小孩的英文程度跟其他同樣重視英文教育家庭(送美語幼稚園+小學課後ESL)的孩子相比就能名列前茅,以資源投放而言,這樣的報酬率讓人滿意。
上面提到,女兒上小學後平常日時間不夠在Reading A-Z上面看完一本書,原本用大家說英語替代,使用方式是先聽一次後然後唸一次,但這樣用了約半年覺得效果普普,女兒對內容不是很興趣。七月底兒子幼稚園畢業,八月開始車上不用聽學校教材,想到可用大家說英語替代,就把每個月課文朗讀的MP3(只聽朗讀,不聽講解,每月朗讀部分合計約一小時)放在車上聽,在家中時也用零碎時間當背景音樂放給小孩聽(比方早上起床到上餐桌這段時間、放學回到家整理書包餐袋換衣服這段時間等等),就這樣重複聽著聽著,一個月算下來聽二三十次,這幾個月到下半月時孩子們(一開始只設定大寶,二寶跟著聽了之後也想唸)對內容都朗朗上口,聽到差不多快要會背了,有趣的時居然這樣聽了之後孩子們對內容變得很有興趣(原本覺得大家說英語設定給國中生學習英文使用,國小低年級會不喜歡內容),會一直發問想了解更多,這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女兒目前小二,英文學習以課後ESL為主,每天國小放學後接送到ESL,午睡到兩點後上課到5:20(5堂課,每堂30分鐘,另加一堂點心時間),但放學接回家後要寫作業/複習學校進度(小學低年級還是有考試的)/維持國英文閱讀量和數學練習量,還要趕9點上床睡覺(維持充足睡眠對成長和學習狀態都很重要),每天孩子自己可運用休息的時間僅約半小時,覺得實在很辛苦,故中年級後打算就不讓孩子上ESL了,原因有二。
其一,目前的ESL學校,中年級時為維持一定的上課時數,每天放學時間是18:10,高年級時更是到18:40才放學(其實不是只有華盛頓如此,每間都這樣)。這種放學時間回家還要面對比低年級更多的作業和更深的學業,孩子會顧此失彼。雖然求學路上英文很重要,但只有一科英文獨強也是不行的,國文和數學也要花時間打好基礎,若安排續上ESL明顯時間會被排擠掉,無法安排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鑽研國文和數學。
其二,今年五六月停學時女兒在家中上了一段時間的ESL線上課程,先前週末孩子帶教材回來複習時就有點納悶覺得教材太簡單,那段時間看女兒上課也覺得內容太簡單,研究了一下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ESL學程的設計,怎麼說呢?
簡單講,傳統英文學習有兩套系統,ENL(English as native languange,英文是母語)和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把英文當外語來教),兩套系統內容和教法有很大差異。那什麼是ESL呢?字面定義看起來是English as second langeauge,根據Cambridge Dictionary的定義[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who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English is an official or important language.],這段話的意思是ESL是讓母語非英語的人到英語是官方或主要語言的地區生活時為了快速融入當地生活去上的英文課。這代表ESL課程背後有個基本環境要求是你要住在英語系國家,在每日生活都接觸到英文的情況下,使用這套輔助系統讓你快速在學習或生活中渡過語言適應期。花點時間到美國網站爬文,你就會發現ESL就是讓到美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短期花一兩年去加強英文程度以快速融入當地生活使用的教程,也許是專門的語言學校,也許是各級學校在課後附加的學程,但不管哪一個都不會唸很久。所以,ESL這套東西並非很適用不是住在英語系國家的人,也不是為了讓人長期有效率的提升英文能力設計的教程。
原本對孩子中年級之後不續參加ESL還有點疑慮,擔心這樣英文學習時數不如續上ESL的同學,未來國高中時會不會難以在英文學科有顯著優勢,但看清楚這個點之後就比較不疑慮了。雖然之後的學習時數可能會比續讀ESL少,但如果強度足夠(目前規畫中年級之後每天線上家教半小時加強文法和寫作以及維持聽說能力+閱讀自學半小時提升單字量),在孩子基礎還算夯實的情況下,成效未必比較差。
補充一下,華盛頓體系,在幼稚園階段,沒有要求小孩背單字,就是透過讓小孩熟悉教材和累積閱讀量來認識字,以這種學習方式,配合女兒在幼稚園階段一共閱讀了約600本小書(包含學校近500本和家中讀物還有使用Reading A-Z),女兒剛上小一時字彙量約1000~1200字左右(沒有實測,自己大概抓的數字)。上ESL後開始每週要背10個單字,通常就是在週五到週一每天讓孩子把單字表(有單字/定義/例句)花3分鐘唸一次就能記住。不過兒子上ESL後尼莫去開親師會,導師建議每天讓孩子背一下單字記憶會更深刻,故這兩個月從週末(週五晚上到週一早上)背改為每天背,效果的確比較好。
總之,短期目標就是讓孩子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打好基礎到未來可自學英文的程度(爬文得知字彙量達到1500-2000字時即具備自學英文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中高年級要如何繼續往上蓋已有一些想法如上,但實際做法到時候肯定會調整。中長期目標是讓孩子在國小階段就學完高中程度的英文,累積五到七千個字彙量,這樣整個中學階段就無需為了學英文這件事情煩惱,學習壓力會小一點。
結論,如果你想在培養小孩英文能力有成果,尼莫建議明確想好你的策略、目標、行動方案、日常習慣,比方以下是尼莫的版本。
策略:利用幼稚園和國小階段先打好英文基礎,讓孩子在中學階段省力。
目標:讓孩子在國小畢業時就學完台灣高中程度英文,在國小高年級時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低標是中級)或參加TOEIC考試突破800分。
行動方案:
一、幼稚園階段送孩子去讀雙語(不一定要全美,建議至少半美)幼稚園。台中這邊華盛頓還不錯,師資好之外累積二三十年經驗自編的教材George Book也頗有水準。
二、小學低年級時課後參加ESL課程,在幼稚園打下的基礎下持續深化,目標是在小學低年級時培養出未來可自學英文的能力(累積1500~2000單字)。
三、小學中高年級時每日安排一小時研讀英文,目前規劃是半小時線上課程+半小時閱讀自學。
日常習慣:
一、用零碎時間讓孩子多聽英文,比方坐車時間,家中玩耍或做處理生活瑣碎事務時段放英文當背景音樂。有教材聽教材,沒教材聽有聲書甚至Youtube英文兒歌,重複聽才有效果。車上聽時把教材放在隨身碟,家中聽時把教材放在雲端硬碟用手機播。
二、從幼稚園小或中班開始每天陪孩子聽讀一本英文小書,選讀的幼稚園有教材就拿來用,沒有的話建議使用Reading A-Z app。父母親不用擔心自己英文不好教不來,因為若從最基本的開始陪讀,在台灣有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基本上都還是跟得上的,之後就跟著小孩一起進步一起學上來即可。
三、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尼莫覺得[每天]比別人多閱讀15分鐘以及用零碎時間多聽英文教材就在實踐這個觀念。自己的心得是找到簡單有效的方法然後持續去做是關鍵,
四、每隔半年一年要檢視成果並且微調方法或教材(比方難度要持續提升)。[微調]很重要,因為大調失敗可能性高,微調才容易成功。不用擔心微調效果不佳,只要長期去做,只要稍微轉向就會有明顯成效。
後話,這篇主要談女兒的英文學習經歷,比較少談論到兒子是因為兒子都跟隨姊姊的腳步在發展,教姊姊時發現有用的方法直接就用在弟弟身上,這種情況下弟弟可以省下父母親摸索期的學習曲線。以年級的英文程度做劃分,目前看來弟弟落後給姊姊一些,在班上處在領先群但不是頂尖水準,主要原因是姊姊是9月生,讀書時在同屆當中年紀大,弟弟是7月生,在同屆年齡小,故姊姊在同年級時看起來學習力會比弟弟好一些。故若以實際年齡的英文程度劃分,目前為止弟弟的程度應該不輸給姊姊。我們不會拿雙寶互相比較,只是會就姊姊的發展軌跡來看看弟弟的學習進程是否合理。
補充一 陪伴二寶這幾年之後,尼莫認為從幼稚園或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學英文比較合適,原因在於[認知能力]。學語言會從基礎學起,比方我們國一時從How are you today?或是This is a dog.開始之類的,這種簡單的對話年紀小的時候學覺得很合理,但到國中才學,就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因為國中時的認知能力已經有一定程度,這時候還從基礎的對話開始學,會覺得內容太簡單很白癡,此時問題出現了,明知道那是很簡單的英文,但還是學不好(英文語法跟文字本質上和中文全然不同),這時候就會開始有挫折感產生,反之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就沒有這個問題,甚至因為就與那個年齡的認知能力相匹配,反而事半而功倍。
補充二 你要很清楚提早讓孩子學英文的目的為何,原因是提早學要多花錢也要多花時間,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困難阻礙,目的不清楚,很容易就失焦放棄。比方我們是在孩子學習英文一兩年後才想清楚目標:讓孩子在國小階段學完高中階段的英文,大幅減輕中學階段學習負擔。這是大目標,分段目標是讓孩子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學完國中程度,國小畢業達到高中程度。拆分到明確目標是讓孩子在國小低年級有兩千單字的能力,國小畢業達到七千單字。有人會問為何選擇提早學英文來創造中學階段優勢而非國數?一樣是認知能力的問題。台灣的英文教育就算是高中程度,也約莫是美國小學高年級或國中低年級程度英文,這種難度剛好很符合國小階段的學生學習。但是國語和數學教育就不是這樣,難度就擺在那裡,提早學習時若孩子的認知能力或腦部發育還不到,學起來不僅事倍而功半,而且你能超修幾年?頂多一到兩年,無法像英文可以超前那麼多。還有一個就是如果你花時間研究教育部規畫的台灣小學到中學的授課時數就可以得知,在國數英三大主科中,英文是授課時數最少的,反過來說就是英文是最容易透過課堂之外多投放資源創造優勢的學科。
補充三 學習不要偏廢。除非你很篤定孩子未來會送出國,甚至你規劃在孩子中學階段就送出國,否則,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下,中文才是最重要的學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規劃讓孩子在中年級開始就不參加ESL的原因,因為粗估ESL在中年級時平均每天上課約2小時,這代表孩子從小學放學後到睡覺前,可以自行運用的時間,約莫1/2會拿來上英文課,其他的時間才用來完成小學作業和學習國語以及其他學科,這種學習菜單分配是極度不均勻的。在強調素養(程度)教育的年代,這會讓孩子的國數程度遠遠不如英文,對未來升學考試反而是弊大於利。因此,我們規劃方式是中年級之後改為在家每日自學1小時,持續提升英文能力又能兼顧國數程度。
補充四 用尼莫建議的方法提早學英文的優缺點。優點: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學習強度較低的時候先把英文學起來,中學時期少一門主科要克服,學習壓力會小很多;用正確的學習方式從聽說讀寫循序漸進,學成的機會比較大。缺點:不會比較省錢,也不會比較省時間。
補充五
朋友:問既然覺得ESL學習強度不足,為何不在小學低年級時就選擇其他管道?
尼莫:還是安置小孩的考量。小學低年級幾乎都上半天,就算不參加ESL,我們也不想讓小孩去一般的安親班,這樣放學後在家時間太長,難以安排時間照顧,故選擇在這個階段妥協繼續讓孩子上ESL,等到中年級時再用別的方法學習。另外以英文程度而言也是中年級再開始自學比較合適,上面有提到,自學需要1500~2000單字的英文能力,但雙語幼稚園畢業時只有1000~1500字彙量,還沒有能力自學。
補充六
朋友:你的方法需要家長陪伴小孩學英文,我自己的英文也不好,沒辦法陪伴,那怎麼辦呢?
尼莫:那你更要陪伴孩子一起學。第一、和孩子一起學,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知道英文不可怕,如果你自己就怕了,如何讓孩子不怕?第二、大人的學習能力比小孩好。孩子小的時候,累積學習量還比較少,有學到新東西時比較容易被觀察出來,大人累積學習量多,學到新東西比較不容易觀察出來,但我先前看過研究,其實從生理角度而言,大人的學習能力比小孩好,因為你已經發育成熟了但小孩沒有,只是大人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其他任務,能夠花在學習的時間心力少,這才讓大人顯得學習能力比較差,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補充七 養成習慣最困難也最重要
近一年把一些培養英文能力的心得和方法跟親朋分享後,得到很多正面反饋,因為真的都是很簡單的方法,持續去做就會看到成效。但也有一些親朋反饋說沒用,多數都是因為孩子抗拒不配合,比方放英文給孩子當背景音樂,就有孩子不願意聽,通常會抗拒的都是孩子比較大一點了(比方已經上小學甚至中高年級了),因為沒有從小養成習慣,對英文沒那麼熟,會抗拒很自然。我的建議是跟孩子說:[我是放給我自己聽的,你不聽沒關係,去旁邊玩你自己的。]然後就不理會孩子,每天持續在零碎時間放,放久了孩子自然就能接受。另外,同樣的教材,重複聽很多次之後再去朗讀(用零碎時間不專注聽即可,不用刻意擠時間專注聽,重要的是累積重複播放次數到十次甚至更多),朗讀時的聲調模仿和閱讀理解都跟只聽一次音頻就朗讀效果差很多,孩子嘗試幾本書之後自己就會體認到,也就比較能接受這種做法。
補充八
朋友:你有推薦教材嗎?
尼莫:沒有耶,我有以下幾個建議就是了。
第一是用全英文的教材,不要找中英文都有的那種,因為後者還是用中文來學英文的概念,但幼稚園到小學低年級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中文也沒有讀寫能力,不適合用這種,還有就是這種教材多數是台灣人編的,英文語法很台式,不道地。
第二是初期不要花大錢買很貴的套裝教材或課程。比方先前朋友有送尼莫一套迪士尼美語,是那種要分好幾個大紙盒裝的一整套,全部拿出來可佔滿一整個書櫃,這套教材原價買下來要二十幾萬,朋友說他們買二手不到十萬。有趣的是,這套書到尼莫手中已經是第三手了,教材基本上都還很新,CD有一半以上還沒拆封膜,在尼莫家住了兩三年,沒用幾次後來又轉手送給其他朋友。這套教材使用率低的原因出在什麼地方?我的理解是雖然迪士尼美語本身是很好的教材,但適合的是三四歲之前還沒上幼稚園的小小孩,而且教材要求家長要花大量時間陪伴學習使用,故真正適合使用這套教材的是自己在家帶小孩的全職媽媽,而且還是那種有人分擔家務的全職媽媽,才會有時間精力陪伴小孩使用這套教材。迪士尼美語教材還有個小弱點就是主角以米奇米妮唐老鴨這些美國幼兒超偶為主,但其實現在不流行這些卡通了,孩子會對書中人物比叫無感。
第三是與其推薦教材,更推薦挑選好的閱讀平台,比方上面說的kids A-Z就是很好的平台,美國還有很多其他閱讀平台也可以考慮,比方EPIC。另外最近使用Kids A-Z方法有點改變,原本是讓孩子聽音頻朗讀之後讀電子書,最近改為買kids A-Z的實體書回來,讓孩子聽玩音頻後唸讀實體書。這樣做是為了提升效率,因為女兒現在唸的書有些比較長,零碎時間無法一次唸完,電子書分次唸比較麻煩(Kids A-Z每次使用都要登入,不是打開app即可),實體書就沒有這個問題,而且背單字也方便,Kids A-Z會把每本書的新字放在最後一頁,有實體書隨時可以拿來複習。Kids A-Z實體書不貴,淘寶網有賣(但一次要買同級的好幾十本書就是了,賣家不拆賣),算下來連到台灣運費每本僅約台幣10元。
補充九 目前學習方式與菜單
平日
平常就是學校放學後去ESL上課,每天從14:00上到17:20,週二學校上整天課,ESL就從16:30上到17:30。我們要求孩子在課堂上要專注,儘量舉手跟老師對談,不要怕講錯。
ESL每天有半小時是Snack Time,孩子吃完點心後會有10-20分鐘剩餘時間,會讓孩子帶英文小說去看(最近女兒看Magic Tree House,兒子看Daisy Dreamer),但這部分不勉強看多少,孩子若學校寫字功課多時會把功課帶去寫。
早上上學前會花3-5分鐘唸一下當週ESL單字表,包含單字/定義/和例句都要唸出來,這樣每天唸一下孩子就會記住當週的10-12個ESL生字,隔週單字小考通常都滿分。學校單字若已熟悉,就複習Kids A-Z最近讀的書裡面的生字。
晚上花10-15分鐘朗讀大家說英語或是Kids A-Z一本書,因為音頻已經在零碎時間就反覆聽過了,朗讀前就不再播放。大家說英語使用近一年,小孩開始覺得簡單,故從11月開始除了大家說英語之外,另外加上1/3本空英內容,把當月空英比較簡單的幾篇文章挑出來和大說一起放給孩子聽。一般來講,因為大說要聽熟需要幾天,故月初到10號左右以閱讀Kids A-Z為主,10號以後才開始消化當月大說。
每天用大量零碎時間放音頻給孩子聽,包含早上起床到上餐桌前約15分鐘、出門前整裝背書包約5分鐘、每天搭車合計約30分鐘、回到家換衣服整書包吃水果約15分鐘、睡覺前從如廁到換睡衣和看遠方等約15分鐘、做家事整理環境的10分鐘…,總之每天加起來1-2小時。播放內容有主要是大家說英語(加上1/3空英)和Kids A-Z(重複播放當天要讀的那本)、每週會聽兩三次國語課文朗讀。
週末
花5-10分鐘背單字、花10-15分鐘閱讀大說或Kids A-Z、和用零碎時間聽音頻這三個習慣和平日相同。背單字部分週末會讓孩子邊背邊用手快速(字跡醜沒關係)抄寫該單字一兩次加深記憶,花的時間長一些。當天若沒安排活動,時間比較充裕的話,閱讀部分會多讀一份。
ESL只有週末有作業,當週單字10~12個抄寫4次+當週教材練習題(4面),孩子認真寫大概每樣15~20分鐘可完成,有時候甚至在ESL就寫好了。
ESL只有週末會讓小孩帶課本回家(跟大學教科書很像的那種厚重原文書),老師會指定要複習哪一部分,通常尼莫就問問孩子課文懂不懂,都懂就不理會老師指定進度,但會花時間陪孩子先朗讀下週甚至下下週的課文內容(有時一課會分兩週上,方便起見就一次唸完),畢竟預習才是王道。孩子預習課文的部分可抵掉當天的大說或Kids A-Z閱讀量。
華盛頓ESL對閱讀要求沒有幼稚園嚴謹,每週只要求孩子在週末唸一本,因為我們每天都有唸,加上ESL的英文小書很多沒有原音朗讀音頻,就跟導師溝通說我們不唸ESL的小書,自己安排教材,導師也同意。
補充十 尼莫版本僅供參考。
我們的目標設定不低,資源投放因包含雙語幼稚園三年和ESL兩年,整體支出也不會低,讀者可參考但不一定要模仿。粗估我們家雙寶一個人在台中讀中上水準的雙語幼稚園三年+小學低年級ESL兩年費用合計近一百萬元(這個數字未扣除政府補助),數字不低但應該是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可負擔的金額,而且就算送一般幼稚園和課後班,五年下來花個五六十也少不了。
預算低有預算低的資源投置方法,對應的把目標設定低一些或慢一些達成即可。比方如果願意在小一開始就送小孩參加每週上課兩次的兒美補習班(每週上英文課三小時的概念,國內幾大連鎖體系如何嘉仁、長頸鹿、佳音都有一定水準),搭配每天半小時消化複習教材和自行閱讀英文,其實國小畢業時基本上也能把國中程度的英文學完,且此時已具備英語自學能力,中學階段在此基礎上持續閱讀累積單字即可提升英文能力,整個求學過程英文都會在領先群。
補充十一 給小孩送讀私小(有課後ESL)或公小送讀中高年級ESL的家長
不要誤以為小孩在學校和ESL每天上一兩個小時英文課,英文就一定會很好。上文提到,ESL課程不是設計來長期學英文的用的,且以台灣小學在中高年級時的上課時數而言,根本無法消化正規完整ESL課程在那個階段的學業量,此時台灣的ESL課程變通做法就是減量和選擇比較簡單的教材,要不然學生會無力應付教材。試想,會有家長花了貴鬆鬆的學費後看到分數慘不忍睹的英文成績嗎?
根據身邊案例觀察,台灣ESL的課程,後來的目標都是讓小孩在小學畢業時有國中程度的英文能力(校方會跟家長說已經在上高中程度的教材,但實際上就是還不具有高中程度),這樣上國中沒時間補ESL時還可以應付兩三年。但若學生基礎不扎實,誤以為自己英文程度很好,在國中時完全不唸不持續提升的話,上高中就會很慘烈。
建議小孩就算讀私小或是讀公小課後參加ESL,家長還是要每天額外要求英文閱讀,這樣基礎才會更扎實。
補充十二 英文學習是長期的事情,代表家長要有長期策略和持續行動的能力,而不是一下子想到要讓孩子學就開始跟風亂找補習班亂投資源,這樣只會大幅降低孩子學習有成的機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