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總學員心得文供參。
===
學員粉專[黑白異境]版主參加20251018台中場
尼莫財報初階課心得
上課時間:10.18.2025台中實體課
撰文:黑白異境(同步刊登FB)
於2025年10月
筆者背景:
國立商科學院資訊管理系。初等會計被當一學年,成本會計高分通過。
現任職於設備業美商公司營運(Operation)部門,專長為ERP及系統導入。
今年給自己設定了「拓展財商知識」的目標,希望聽一篇財經PODCAST時對其中60%詞彙與相關影響有概念。第二是希望更進一步讀懂特定產業財報基本數字,幫助股票投資決策。
我想自己可能需要「看懂報表數字」跟「報表連結企業活動」這兩部分能力。
為了第二項,也因為朋友推薦,年初狠下心花N萬元買了某數字力線上課程。
該課程嘗試白話說明會計三大報表,還有一部分是講師分享自身經驗,提醒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要碰,是主打讓學員充滿安心感的一套課程。
我上完覺得自己複習了一次會計主要報表。
後來翻企業財報,看著資產負債表跟損益表,會知道企業利潤、成本如何產生。不過非常困擾的是,遇到數字兜不起來,不知道要如何追溯。例如:「這家企業營收項目應該單純是現金跟應收,為什麼不直接等於損益表上的營業收入?」。
不懂,我歸咎自己練習不夠、財報看得不夠多。
但尼莫說:「那是因為不懂會計」。
又是會計。這話真讓我絕望。
學生時期修初會被當了一年,是場漫長的惡夢。難不成要再回學校修一年會計,才能看懂財報?
我體驗過的會計學,一切都必須經過紀錄、結算、轉錄,才會到另張表,下個循環之後,才能到另一張表。既使是學得不錯的成本會計,印象中也是必須正確拆解成本、做出會計程序。不記得哪個環節能解答我的解惑。
看到尼莫決定開課,我立馬手刀報名參加。
10月18日,別人放棄Blackpink,我放棄大谷翔平主投的季後賽轉播去上課。
小小的讓我意外是,參加學員幾乎都不是台中本地人。大家真的很拼。
(我內心喃喃:中部低薪族這麼多,想翻身的這麼少嗎?唉。看來暴發戶跟黑道要繼續主宰台中低薪族二十年啊…)
這堂課用了四個會計循環,講解一個簡化過的商業案例。複雜度在四個循環逐漸疊加,且中間過程已經簡略到無法更省略。
因為太久沒接觸記帳,課堂上,直到第二循環,我才回憶起會計有記帳、結轉、產報表這些過程。但比起學生時期一堂堂的凌虐,尼莫課堂推導的會計過程,怎麼輕快、明確許多?
原來是尼莫創造了一個學習會計的輕量版帳錄工具:「存量與流量記錄表」。
傳統會計教學方式為了培訓作業人員,每個分項都必須細細講解,那些細節簡直是荊棘森林,還走沒到森林的彼端,精神肉體已亡矣。當年我就是這樣陣亡的。
對財報讀者來說,抓住「原因」跟「連結結果」這兩端,遠比「帳務過程」重要。而「存量與流量記錄表」,就是尼莫所提出能跨越荊棘森林到達彼端的快速道路。
最可貴之處,就是這套方法讓會計觀念化繁為簡到極致,學習時從觀念骨架打樁,循著實例,就能實作記帳,一步步推導。熟悉後,自己便能運用。
必須謹記的是,既使已經極致簡化,也必須好好走完六小時的每一步驟。課堂上透過尼莫很好地引導,不懂的部分馬上發問,很快就能理解。
我個人認為,這堂課如果能變成台灣學校會計教育的「概論課」,會有效加速學子的學習效率。它能像資訊領域的「計算機概論」,把框架、要點、法理骨幹,用小案例跑過一次,校系再依課綱及學習目標安排細部課程。
進入職場已經快二十年,每當想充電學習,我最排斥的是回到傳統學校上課。因為體驗過許多很好的企業培訓,明顯比較出傳統學校的學習效率不佳。
這堂初階課,能有效提升會計的學習效率,也有利財報閱讀者做數字勾稽,同時習得會計重要觀念,成為財報閱讀能力的第一把鑰匙。
===
學員倪珮珊參加20251018台中場
所以昨天親跑一趟台中參加尼莫的課程,我只能說還好有參加,才真切覺得如果大學時期的會計學能像尼莫這樣的教學,對會計也就不會一直有種遺憾,或許還能帶著這樣基礎往上深究,進而對會計、財務的樣貌更全觀。
尼莫的教學從零基礎開始,特別之處還會考量學員們來自不同領域,從零開始設計會計報表。此外,尼莫在課程內還會援用時下的範例,貼合日常現實,亦能旁徵博引,非常受用。
很多人中年轉業,或是個人創業,開設一間店面、工作室或是參與連鎖業,從成立開始,到找店面、找員工、裝潢、進貨、賣商品、廣告行銷等,無一不跟錢有關、跟財務報表有關,但很多失敗收場的多數都和財務有關。尼莫的課程設計對於現在或是未來想要經營一個事業體的我們,相當地有助益。
個人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對數字背後帶來的意涵都要有基本的分辨能力,避免被他人詐騙,損失來之不易的錢財。這樣的財務知識更需要像類似尼莫的教學方式讓普羅大眾親和地接觸,才不會覺得數字好可怕,談錢傷感情,什麼都不懂都要靠別人。假裝信任自己,以為自己懂,越這樣反而容易被欺騙。
數字從來都是能平易近人的,端看是誰教的。我只能說大學的會計學、一般的財務課程都應該要像尼莫一樣的教學方式,也強烈希望請來台北開初級、中級課程,讓更多人受惠。
===
學員A參加20251018台中場
今年投資邁向第十年,從小資金理財到決定開始嘗試投入股市後,有幸在初期過程就在網上認識到銀行家尼莫等價值投資實踐者。因此,在這十年中也不斷地學習,也確實買了會計學新論要來自學,但是真的去閱讀後才發現真的隔行如隔山,自學真的很難掌握到會計這門學科的本質。
十年過去了,我看到尼莫前輩決定開授財報初階課,立馬就決定要報名參加。這門財報課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尼莫前輩是台大會計本學科出身,也有實際會計事務所與銀行歷練,以及他常常實際參與教養孩子。因此,我可以很篤定的知道尼莫前輩交授這麼課程高機率是可以很有耐心,且很有邏輯地。
上完這門課後,尼莫前輩果然不失眾望,他幫助我了解會計與財務報表設計的本質,以及建立理解財務報表最基本的框架。他告訴我們會計學本質上就是紀錄商業活動後將成果表達出來的一套技術。另外,財務報表是表達企業財務狀況的表格,財報裡面的各項內容,其實就是反映企業做了哪些事情,然後把這些事情變成統一的會計科目和對應的數字記錄起來。
課程中,除了先了解會計的本質,再來利用實際開店的案例,從零開始模擬操作開店每周的交易狀況。針對交易狀況,很受用的思考邏輯是先要辨識交易,且一般先用我們的直覺去思考即可。重要的是,在一個交易中企業會得或失去什麼。確認完交易類型後,尼莫前輩手把手的教導學員一步步的將交易紀錄在複式簿記中,並且逐步建立資產負債表的概念。進步再帶出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的概念。當我實際參與交易案例討論與思考後,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財務報表的理解框架。
最後,我透過這們課程建立了會計的基本知識,並能讀懂基本的財務報表。這也讓我想到查理盟格曾說過要能夠建立起多元思維模型,其中,對於投資工作來說了解會計本質就是很重要的普通常識。
===
學員B參加20251018台中場
這次的財報初階課,就像尼莫大講義封面所強調的,旨在為了讓一般人如何看懂財務報表,有別於一些財務分析書籍或是課程強調財務報表的數字或比率,今天的課程試著引導我們深入理解財務報表數字背後的會計思維,很謝謝尼莫大願意再次花時間辦理這樣的課程。
課程內容從會計史講起,舉到了 1929 年經濟大恐慌促使會計學的例子,讓我理解到原來財報的演進,跟當時時空背景的商業活動息息相關,這樣的觀念,在課程中尼莫大也一再的強調跟解釋。
今天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尼莫大透過米久咖啡的案例設計,一步步的帶領我們看懂及思考,原來會計是如何記錄商業活動常見的這些交易行為,甚至如同會計史的演進一般,從單式記帳的方式開始,讓我們看到複式記帳的必要性,我也清楚的看到了會計恆等式如何在每一筆交易中保持平衡,這樣的案例設計教學方式,大大降低了我的學習門檻。
當然記憶深刻的還有第一次聽到的存量、流量概念,或許是自己沒有編寫過財務報表,無法知道編寫時判斷是否需要紀錄的困難,但透過案例設計的多次交易舉例,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會影響存量,所以需要資產負債表記錄每一次時間點的存量變化,而只在有收入(有保留盈餘)時才會有流量,所以需要損益表記錄一段時間內的流量變化,這個背後邏輯的解讀,幫助我理解了兩張報表。
總結來說,這堂財報初階課成功地幫助我在閱讀財務報表上,更能理解其背後的交易及邏輯,提醒我在閱讀時,不該只是在比較財務數字或比率。
===
學員C參加20251018台中場
1.非常感謝尼莫願意開設初階財報課,同為二寶爸,深知這是一項不容易的任務,但尼莫願意犧牲親子時間與睡眠時間,來圓滿這課的內容。在現今充斥線上課程的今日,實體課程有其無可取代性,實體課當場的一句話,或許就能讓人醍醐灌頂,直通任督二脈。
2.以前在閱讀財報時,常有核對不起來的數字,進而懷疑自己是否有核對正確,是否誤解財報數字背後的涵義。直到這次課程中,尼莫不斷提到,會計報表會讓人覺得困難,就在於時間差。如果沒有時間差,其實會計報表沒有這麼難懂。
3.因此,感恩尼莫此次願意設定學員在完全不懂會計課程的前提,將上課內容一步一步從頭教導,慢慢呈現會計報表的形成過程,然後心裡OS:「哇,原來平時閱讀的財報數字,是這樣堆疊出來,真是太不容易了」。
4.在解析正新輪胎的財報時,提到本堂課程的關鍵15字:(這是課堂中含金量很高的幾個字,原PO這段文字被尼莫刪除了)。當閱讀會計報表,能將這兩張表瞭解它們數字背後的意涵時,再搭配現金流量表,基本上就能大致瞭解公司經營與獲利狀況。
5.在Q&A階段,有同學提問,是否會藉由分析報表,來找尋值得投資潛能?尼莫回答得真好,年輕時覺得公司可能有題材時,會藉由財報找尋其中關鍵。但閱讀大量各家公司報表後,就是看完報表,沒有任何發現。而今到了中年,直接詢問相關產業的人脈,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課程中舉例電子五哥的子公司,因投資的一家未上市公司,競爭對手因上市而自行增加收益數字,但其實只是紙上富貴,年底收益就會改回數字。此時,就覺得自己不孤單,原來自己閱讀財報老半天,什麼也沒發現,覺得自己好像白白浪費時間,但其實高手們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此經歷。
6.尼莫於課程中,提到在大學讀書時,曾聽過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曾於西元2000年時評價晶圓雙雄:要高明不要精明。現在自己人到中年,也才懂得其中的區別,同時體現在兩家公司現今的股價上。現在投資公司前,也極度重視管理階層的品性態度,如同當舖老闆秦嗣林曾說過:「人對了,有救;人不對,就沒救。」
7.最後,再次感恩尼莫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開設這堂初階財報課,甚至為了修改數字,連續數晚熬夜至凌晨兩、三點才入睡,同為中年人的自己深知,這確實非常不容易,因為人到中年,熬夜一天,要補睡一週。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謝謝圓滿這堂實體課的所有人,致上十二萬分的感謝。
這幾年的潮流,多以線上課程為主,更多的是知識和資訊的傳播。實體課程除了資訊的傳播,更重要的是可以從現場的互動與提問中,試著了解講師看待事情與拆解問題的角度。AI浪潮之下,這種有意義的實體課程應該會越來越稀有了~
再次感謝尼莫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用心準備了這樣的入門課程。期待之後的中階財報課:)
另外覺得很有收穫的是,見識到尼莫大「把書讀通」的功力,其教學能不同於市面上的書籍、課程,除了大量實務經驗之外,我想就是因為尼莫大對於會計這門學問有通透,所以才有辦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讓我不禁自我檢討,對於我常執行的事務,是否也能有如此這般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呢?
很幸運當初有報上這門課,收穫良多。感謝尼莫大百忙之中願意持續將知識經驗分享給大家。祝福闔家健康喜樂~謝謝尼莫大!
其實想報這門課是因為,之前尼莫說過會計是商業的語言,因為這句所以就有拿一些會計相關書來讀,但在讀財報時還是不踏實,想知道專業人士是如何理解會計這門學科。
其次會計會很難學,個人認為是因為會計有糢糊的地方,我一直以為這部份是因為大人的理由和實務上的執行難度所以才刻意這麼設計,但在上過課程才知道,有很大部分是因為認列的時間差、商業充滿變化和商業活動的複雜所造成的,這使的所有財報只能足以允當表達。
個人認為這門課沒有艱難和大量的名詞需要記憶和理解,亦不需要理解手記會計繁雜的借貸雙方(大部分學習會計所需要大量花費時間的地方),只需要知道借貸平衡、會計恆等式和會計配合原則,目的是要讓學員可以知道如何知道公司如何有效能的運用手上的資源,說穿了就是要看懂企業如何交易(失去和獲得什麼)和使用資源的狀況,並看經營者是否願意或可以兌現股東會和法說會的承諾。
再來投資是尋找和建立自己的優勢,讀懂財報是基本功。假如連走路都不會,怎麼和人在田徑場上較勁呢?雖然財報沒有寫得有時才是關鍵,因為財報很難讓閱讀者了解企業所獲得和投資的關鍵技術、關鍵人物,使否可以在商業活動的多變性下生存和成功,但個人認為假如產業和公司追蹤得夠久,漸漸的也可以看出大家在做甚麼了,而這些可以量化的資訊都記入在財報上,所以財報是否重要相信各位看官都心裡有數了。
最後感謝尼莫願意出這門課造福大家,尼莫在備課期間失去的時間價值想必也難以言喻吧?說真的以尼莫的名聲和時間價值,一堂課定價3000其實超便宜的,這門課唯一會虧的個人認為只有尼莫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